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武散官

武散官

武臣无职事或寄禄者。隋朝置上柱国以下十一等散实官,六品以下翊军等四十三号将军为散号官; 高祖开皇六年(586)又别置武骑以下八尉,正六品至从九品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皆罢,置建节以下等八尉,正六品至从九品。唐高祖武德七年 (624)置辅国、镇军二大将军,冠军以下共十将军为散号将军;太宗贞观十一年(637)更置骠骑大将军为从一品武散官,辅国、镇军二大将军为从二品武散官,冠军将军加大字及云麾以下、游击以上十将军为五品以上武散官; 又置昭武、振威以下八校尉、八副尉为六品以下武散官; 高宗显庆三年(658)又置怀化大将军、怀化将军、归德大将军、归德将军及中郎将、郎将、司阶、中候、司戈、执戟长上为正三品至从九品武散官,凡四十五阶,专授归唐之少数族政权首领。宋朝自骠骑大将军从一品至陪戎副尉从九品,凡三十一阶,仁宗康定二年(1041)定散官不系品位,神宗元丰五年(1082)罢置。金元皆置龙虎卫上将军以下三十四阶,金朝为正三品上至从九品下,凡仕至从二品以上至从一品者,皆用文资; 元朝为正二品上至从八品下,五品以上为宣授,以制任命,六品以下为敕授,由中书省署牒。明朝武官六品,散阶三十,有初授、升授、加授之别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民部中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民部司长官,员二人,掌管民户数额。下设民部吏上士以佐其职,领乡伯中大夫、左右遂伯中大夫、稍伯中大夫、县伯中大夫、畿伯中大夫等官属。周武帝建德二年 (5

  • 司正

    ①官名。周朝及晋等诸侯国置。为宾主宴会监礼官。《仪礼·乡饮酒礼》:“作相为司正,司正礼辞许诺。”郑玄注:“作,使也。礼乐之正,既成,将留宾,为有懈怠,立司正以监之。”《国语·晋语一》:“公饮大夫酒,令

  • 下隶

    见“都史”。

  • 比试

    宋朝武举考试名。又称较试。为武举最低一级考试,考经义与弓马。合格者赴发解、省试、殿试。

  • 八国帅

    武官名。即“八部大人”,是北魏部落兵八个将领的合称,其所部为中兵的组成部分。参见“中兵”。

  • 五坊使

    官名。唐朝五坊宫苑使的省称。辽朝五坊长官。官名。唐代设雕、鹘、鹞、鹰、狗五坊,专供皇帝狩猎时用,以宦官为五坊使以主管之。五坊人员常借搜捕珍鸟名犬的名义,到处勒索,危害民间。

  • 徽猷阁直学士

    官名。北宋徽宗大观二年(1108)始置,从三品,为高级文官赐衔。官名,宋徽宗大观二年(公元1108年)置,位在学士、待制上,无职守,无所掌,只供侍从顾问。见《宋史·职官二》,参看“徽猷阁学士”条。

  • 司行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宾部中大夫属官,正一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 罢。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有行夫下士三十二人,掌邦国传递之小事。北周仿《周礼》之制置司行下士,正

  • 门下禁防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。八品。

  • 内仆局

    官署名。隋、唐内侍省所领官署,隋朝置令二人、丞三人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废。唐朝复置,有令二员、丞二员,掌中宫车乘出入导引; 另置驾士百四十员,掌习御车舆、杂畜; 典事八员,掌检校车乘等。官署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