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相
官名。①少师、少傅、少保的别称,以其位居宰辅之次,为次相之任。②御史大夫的别称。
1、指御史大夫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御史大夫,秦官,位上卿,银印青绶,掌副丞相。”副相,即次相。《称谓录·都御史古称·次相》:“案:秦汉御史大夫为次相。”
2、指三少,即少师、少傅、少保。《称谓录·师傅保·次相》:“周制立三孤之官,乃次辅之任,或称三少,为次相之任。”
官名。①少师、少傅、少保的别称,以其位居宰辅之次,为次相之任。②御史大夫的别称。
1、指御史大夫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御史大夫,秦官,位上卿,银印青绶,掌副丞相。”副相,即次相。《称谓录·都御史古称·次相》:“案:秦汉御史大夫为次相。”
2、指三少,即少师、少傅、少保。《称谓录·师傅保·次相》:“周制立三孤之官,乃次辅之任,或称三少,为次相之任。”
官名。清置,见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档房”。
做官的经历。唐白居易《短歌行》:“三十登宦途,五十披朝服。”
官名。唐朝将作监所属库谷监次官,置一员,从七品下。
豪杰而性果敢的官吏。《汉书·酷吏列传·王温舒》:“择郡中豪敢往吏十余人为爪牙,皆把其阴重罪,而纵使督盗贼。”注:“师古曰:豪杰而性果敢,一往无所顾者,以为吏也。”
孔子后裔世袭之封号。宋至和二年(1055),始封孔子四十七代孙以此官号,掌奉至圣阙里庙祀。元朝继封之,并赐三品印。明洪武元年(1368)以孔子五十六代孙袭封,秩正二品。属官有掌书、典籍、司乐等职,皆以
官署名。辽朝于大州设节度使,统领军政、民政,称某州某军节度使司。时共有节度使州四十余处。、官署名。辽置,属南面方州官。以节度使为主官,称某州某军节度使,掌节度州军民之务,其下有某州某军节度副使、同知节
官名。① 唐朝左右卫所领亲府次官之一,置一员,正五品上。② 唐朝太子左右卫率府所领亲府次官之一,置一员,正五品下,高宗永徽三年(652) 改左翊军郎,显庆元年(656) 复名左郎将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之。亦作“小御正下大夫”。天官府御正司次官,佐御正中大夫掌本司事务,正四命。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省中大夫,遂成为长官,宣帝大象元年(579)复置中大夫后,仍为
官名。明清科举试中特设之官。明制,殿试设若干名,以内阁、六都、都察院、通政司、大理寺正官及詹事府、翰林院堂上官充任。分看各试卷,详定高下,届期上殿读卷唱名。清制,会试中设,以朝臣进士出身者为之。负责在
明清按察使之别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