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柱国

柱国

官名。①战国楚、赵置,位令尹、相国下,位甚尊。《战国策·东周》: “公爵为执珪,官为柱国,战而胜,则无加焉矣。”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 “田驷谓柱国韩向曰”鲍彪注: “柱国,楚官,盖赵亦有。”秦、汉之际,张楚农民政权置,有柱国房君。②柱国大将军省称。③隋朝为正二品散官,炀帝大业三年(607) 罢。唐朝为十一转勋官,比从二品。宋朝为十二等勋官第二等,从二品,徽宗政和三年(1113)罢。金朝亦为十二阶勋官第二阶,从二品。元朝为十阶勋官第二阶,从一品,只用于封赠。明朝为十二阶武勋第二阶,从一品; 又有左、右者,为十二阶武勋第一阶,正一品。


官名。战国时楚国有此官,分上柱国和柱国,上柱国位次令尹(宰相),为武职最高官衔。原为保卫国都之官,后也帅兵远征;柱国位次低于上柱国。赵国亦有此官。见《战国策·东周·秦攻宜阳》、《战国策·赵四·翟章从梁来》。秦汉之间也有此官。《汉书·陈胜项籍传》:“柱国曰:秦末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,此生一秦,不如因立之。”“义帝柱国共敖将兵击南郡,功名,立为临江王。”从隋朝始,上柱国和柱国,作为勋级以酬勋功,上柱国为从一品,柱国为正二品;唐代上柱国为视正二品,柱国视从二品;宋代上柱国为勋级最高阶,柱国仅次于上柱国;金代为正二品和从二品;元代升为正一品和从一品;明代左柱国、右柱国为正一品,柱国为从一品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下·上柱国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吏部·司勋郎中》、《宋史·职官九·勋一十二》、《金史·百官一·凡勋级》、《元史·百官七·勋一十阶》、《明史·职官一·稽勋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军政分府

    辛亥革命时非省会地区所设的军政机构。军政分府掌管一个地区的军事和民事,其设置地点,多系清代道治或府治地方。这些军政分府(个别地方迳称军政府),有的依省军政府例亦设都督或并设副都督,有的则用军政长、总长

  • 右神武军大将军

    官名。唐朝北衙禁军右神武军统兵长官,玄宗开元二十六年(738)分羽林军而置,寻废。肃宗至德二载(757)以左、右羽林军减耗而又别置,初设一员,正三品,乾元二年(759)以战乱未息,增为二员,总衙前射生

  • 师长

    ①众官之长。《尚书·盘庚下》: “邦伯、师长、百执事之人。”孔颖达疏: “师,训为众。师长,众官之长,故为三公六卿也。”② 指大夫。《国语·楚语上》: “自卿以下至于师长、士、苟在朝者。”韦昭注: “

  • 六相

    黄帝时的六个大臣:蚩尤、大常、奢龙、祝融、大封、后土,六人分掌天地四方。见《管子·五行》。

  • 官告(诰)院

    官署名。宋置,掌管文武官员将校告身及封赠。《宋史·职官三·官告院》:“主管官一员,以京朝官充(旧制,提举一人,以知制诰充;判院一人,以带职京朝官充)。掌吏、兵、勋、封官告,以给妃嫔、王公、文武品官、内

  • 东水氏

    共工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。见“共工”。

  • 超擢

    即超迁,指官员不拘资格及年资的升迁。《明史》卷一三八记明洪武十一年(公元1378年)“帝谓吏部曰:‘资格为常流设耳,有才能者当不次用之。’超擢者九十五人。”同书《严讷传》记严讷于世宗时代郭朴为吏部尚书

  • 司厉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掌朝下大夫司厉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中隶

    见“都史”。

  • 时会

    同“时见”。《周礼·秋官·大行人》:“时会,以发四方之禁。”郑玄注:“时会即时见也,无常期。”参见“时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