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功万户都总使司
官署名。元朝置。秩正三品。设于文宗至顺二年(1331),掌文宗潜邸扈从之臣。辖宫相都总管府、膳工司等机构。顺帝时罢,至元六年(1340)将其司属划归资正院。
官署名。元至顺二年(公元1331年)置,领文宗潜邸扈从之臣。秩正三品,以都总使为主官,员额二人;下设同知、副使等官。所属有宫相都总管府、膳工司等机构。顺帝时罢废,至元六年(公元1340年)将其司属并归资正院。
官署名。元朝置。秩正三品。设于文宗至顺二年(1331),掌文宗潜邸扈从之臣。辖宫相都总管府、膳工司等机构。顺帝时罢,至元六年(1340)将其司属划归资正院。
官署名。元至顺二年(公元1331年)置,领文宗潜邸扈从之臣。秩正三品,以都总使为主官,员额二人;下设同知、副使等官。所属有宫相都总管府、膳工司等机构。顺帝时罢废,至元六年(公元1340年)将其司属并归资正院。
文书名。下行文。始用于宋朝,时称札子,为机密文书。凡中书、枢密院处置公事,均用以指挥所部。中书札子,宰相押字在上,次相及参政以次向下;枢密院札子则枢密院长官押字在下,副长官以次向上。元、明两朝改称札付
官名。简称武选司员外郎。明清兵部武选清吏司之副长官。佐郎中掌司事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改司马部员外郎设,一人,从五品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设,汉员外郎一人。雍正五年(1727)定制六人,满洲
官名。辽朝大内惕隐司长官。官名。大内惕隐,也称“大惕隐”。辽代设此官,掌管皇族四帐政教。大内惕隐为大内惕隐司长官,另有知大内惕隐事、大内惕隐都监等官。参看《辽史·百官志一·北面皇族帐官》。
①官署名。隋朝于岐州(今陕西凤翔)置,有监、副监。参见“同州总监”。② 官名。隋朝岐州监长官,视正八品。
西夏军队职称。有大首领、正首领、副首领、首领等职。多以部族酋首担任,授铜印。
爵名。①汉朝置,即食邑为县之列侯。汉制列侯大者食县,小者食乡亭。三国魏置为第七等爵,位男下、乡侯上。晋朝定位在开国县男下,三品。南朝宋因之。北齐设散县侯,位低于开国县侯,高于开国县伯,三品。②南北朝、
官名。西周春秋时设置,参见“卿士”。
官署名。宋朝太仆寺所属机构,掌豢养驯象。官署名。宋置于玉津园东北,掌豢养驯象。每年四月送象于应天府宁陵县西汴北陂放牧,九月复归。每年由玉津园布种象食茭草十五顷。
清朝对非宗室封王者之称呼。此外,凡削去宗室籍之王亦视为民王。如雍正四年 (1726),廉亲王允禩被削宗室籍,革去黄带子 (清宗室之标记),易为民王。
官名。东汉、三国魏、晋朝置,西曹次官,阙掾则为西曹长官。官名,东汉始置,为西曹副长官;无掾,属则为西曹长官,掌府史署用。其后,三国魏、晋等皆沿置。参看“西曹”、“西曹掾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