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散郎

散郎

①官名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 “(二世)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。”司马贞《索隐》: “三郎谓中郎、外郎、散郎。”魏、晋中郎、郎中等郎官无职事,故亦有此称。《晋书·夏侯湛传》: “而官不过散郎,举不过贤良。”时湛为郎中。②散骑侍郎简称。《三国志·方技·杜夔传》: “时散郎邓静、尹齐善咏稚乐。”③唐朝指尚书省诸司员外郎。郎中则称正郎。


1、郎官名称之一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三郎无得立者。”注:“《索隐》:三郎,中郎、外郎、散郎。”

2、无职事的郎中。《晋书·夏侯湛传·抵疑》:“官不过散郎,举不过贤良。”唐朝韩愈《韩昌黎集·外集·顺宗实录五》:“执谊尝为翰林学士,父死罢官。此时虽为散郎,以恩时时召入问外事。”

3、指员外郎。《唐书·元稹传》:“长庆初,崔潭峻方亲幸,以稹歌词数十百篇奏御,帝大悦,问稹今安在,曰:‘为南宫散郎。’即擢祠部郎中,知制诰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织染署

    官署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并司织、司染二署置,改隶少府监。唐初为织染方署,隶太府寺,太宗贞观元年(627)复隶少府监,武则天垂拱元年(685)改少府监为尚方监,织染方署则去方字,为织染署,掌织絍

  • 试官

    官制用语。①试任其职,尚未正式任命,始于武则天天授二年(691)。《旧唐书·于休烈附敖传》:于敖“自协律郎、大理评事试监察御史。元和六年,真拜监察御史。”②外官带职,仅试假其衔。《陆宣公集》卷一四《又

  • 假司马

    官名,汉置,又称军假司马,为司马之副,在正式任命为司马前代理试用期间称假司马。大将军营下属“曲”有假司马,为司马之副贰(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一》)。《后汉书·肃宗孝章帝纪》:“西域假司马班超击姑墨,大破

  • 廱厨长

    官名,也写作雍厨长,汉置,掌供祭祀五畤之祭品及皇帝之膳食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主爵中尉》:“主爵中尉,秦官,掌列侯。景帝中六年更名都尉,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右扶风,治内史右地。属官有掌畜令丞。又右都水、

  • 二大

    北魏时为大司马、大将军的合称。位在三师之下、三公之上。官名简称。北魏时大司马和大将军简称“二大”,其地位高于“三公”,低于“三师”。参看“大司马”和“大将军”条。

  • 提督学政

    见“提督学道”。官名。清置,每省一人,掌本省学校政令,考查师生勤惰及升降等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三·提督学政》。

  • 一等县

    县的等级之一。清承明制,以粮赋多寡分县的等级,惟改上中下三级为一、二、三等。北洋政府时期各省县的等级极不一致,有分为一、二、三等的,有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五等的,有分为特等及一、二、三等的,甚至于分

  • 主章吏

    官吏名,东汉置,掌刑狱文书。《后汉书·朱儁传》:“熹平二年,(太守尹)端坐讨贼许昭失利,为州所奏,罪应弃市。儁乃羸服间行,轻赍数百金到京师,赂主章吏,遂得刊定州奏,故(尹)端得输作左校。”

  • 太医院首领厅

    官署名。清朝太医院所属之行政机构。负责验看初进太医院医生所具呈报,并送堂官面试。由吏目一人兼领厅事,下设经承四人。

  • 内臣

    禁内之臣。指宦官。《汉书·五行志》: “阙在司马门中,内臣石显之象也。”《宋史·真宗纪》:“禁内臣出使预民政。”1、国内之臣,辖内之臣。《春秋·谷梁传·庄公二十三年》:“祭叔来聘,其不言使,何也?天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