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挽郎

挽郎

执事于皇帝、皇后等丧礼之仪仗队员。南朝宋、陈、北魏、唐朝、宋朝置,均选品官子弟担任,为入仕途径之一。南朝宋制,选六品以上子弟为之,人数自二十至六十不等。北魏制,被选挽郎后,可除奉朝请或将军府参军等官。唐朝亦选五、六品以上子弟。宋朝诸帝陵墓置,与斋郎出身同,许于南曹投状铨选注官。


古代皇帝或后妃死后,以少年牵引灵柩并唱挽歌,称为挽郎,多以贵族官僚子弟为之。《宋书·礼志二》有“有司又奏依旧选公卿以下六品子弟六十人为挽郎”的记载。至唐作为贵族官僚子弟出仕的途径之一。如《全唐文》卷三四一颜真卿《正议大夫行国子司业上柱国金乡县开国男颜府君神道碑铭》记开元十五年(公元727年)颜允南“以挽郎选,糊名考判入高等,授鹁觚尉。”宋置于诸帝陵,与斋郎均属同一类出身,得铨选注官。参见“斋郎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律例馆纂修

    官名。清朝刑部所属律例馆之属官。顺治二年(1645)设律例馆,以各部院通习法律者为纂修。乾隆七年(1742),律例馆并入刑部,仍设纂修官四人,以刑部司员兼充。掌纂修律例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裁。

  • 大理院典簿厅都典簿

    官名。清末大理院属官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定额一人,从五品,奏补。为典簿厅之长,总理文牍、会计及一切庶务,并监督簿以下各官。

  • 宣政院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秩从一品。世祖至元二十五年(1288)十一月,以释教总制院统领吐蕃事务,责任重大,宜加崇异,乃用唐朝皇帝在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臣的故典,改释教总制院为宣政院,以帝师领院事,掌全国释教僧徒,

  • 南部千长

    官名,西汉时期西域龟兹国置东西南北部千长各二人,为地方性长官,掌千人。见《汉书·西域传·龟兹国》。

  • 右旅贲率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夏官府右武伯中大夫属官。统禁军旅贲士,负责皇帝临朝及出行的侍卫,下设右旅贲率中士,右旅贲倅长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中郎

    官名。①秦、西汉高级郎官之一,秩比六百石,位高于侍郎、郎中。给事禁中,宿卫宫禁,出充车骑,常侍皇帝左右,拾遗补缺,参议政事,在郎官中与皇帝最亲近。武帝以后由议郎专职议论,拾遗补缺,中郎仍职宿卫近侍,亦

  • 尚书左选

    官署名。简称尚左。北宋神宗元丰五年(1082) 改革官制,由审官东院改名,掌铨注文臣寄禄官自朝议大夫、职事官自大理正以下、非中书敕授者。设左选郎中一员。与尚书右选总隶于吏部尚书。下分八案,设主事、令史

  • 景运门直班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朝护军营分掌门禁之长官。额定一人,以前锋统领、护军统领十人轮流值班。掌率值班官兵以守卫紫禁城内外之门。下属有印务章京一人,上三旗司钥章京一人,下五旗司钥章京一人。

  • 奏差

    官名。明代衍圣公府设奏差一人。正七品以供差遣。清沿明制。见《明史·职官二·衍圣公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二·衍圣公》。官名。元代于中书省、六部、院司、诸总管府等机构设置,员额若干人,秩为从九品至正九品。明清

  • 议政王

    见“议政王大臣会议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