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护匈奴中郎将

护匈奴中郎将

官名。东汉置,亦作使匈奴中郎将或匈奴中郎将。监护南匈奴单于,参预司法事务,并助南匈奴防御北匈奴的侵扰。员一人,拥节,秩比二千石。设官府,官属不固定,随事而置,主要有副中郎将、副校尉、司马、从事、掾史等。东汉末罢。三国魏明帝太和五年(231)复置,仍监护南匈奴事务,多以并州刺史兼任,使持节或假节,四品。晋朝沿置,四品。十六国前秦、后秦亦置。南朝宋以授北凉统治者沮渠蒙逊。北魏初置,太武帝天兴四年(401)罢,后复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三品中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改为从三品。北齐从三品。


官名,也称使匈奴中郎将。汉朝设此官,专门负责南匈奴事务,保护南匈奴。因以军事为主,故多以有威望的大将担任。魏晋也设此官,掌护南匈奴。见《历代职官表·历代职官简释·护匈奴中郎将》、《晋书·职官志·护匈奴、羌、戎、蛮、夷、越中郎将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官长

    即长官。《墨子·尚贤中》:“贤者举而上之,富有贵之,以为官长。”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元朔元年冬十一月,诏曰……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,将何以佐朕烛幽隐,劝元元,厉蒸庶,崇乡党之训哉?”注;“谓郡之守尉,县

  • 帖经

    科举考试方法之一。其法是将经书任选一页,把左右两边蒙住,中间只开一行,再令考生填写。唐代始以此法试士,后因应试者众,所帖愈难,於是应试的士人,将难记之经,总括编为歌诀,熟诵以便记忆,称为帖括。唐时帖经

  • 平松等处福元田赋提举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秩正五品,隶隆禧总管府,掌平江、松江等处南镇国寺田产。置达鲁花赤、提举、同提举、副提举各一员。

  • 太子左监门率府

    官署名。唐高祖武德五年 (622)改左宫门将置,设率一员,副率二员,掌东宫诸门禁卫,置长史及录事,兵、胄曹参军事,又有监门直长等属官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名左崇掖卫,咸亨元年(670) 复旧;

  • 南外宗正司

    官署名。北宋徽宗崇宁元年(1102),置于南京(今河南商丘南),择宗室贤者一人管勾,掌外居宗室事务。大观三年(1109)罢,政和二年(1112)复置。南宋初,先移镇江,几经迁徙后,止于泉州。官署名。宋

  • 都书科

    清代文选清吏司的内部机构。掌收发本司应办的交议阁钞折件及京外各项公文。设经承以办理事务。

  • 遂人

    官名,《周礼》地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,掌王城郊外六遂的政令。《周礼·地官》: “遂人,中大夫二人”,“掌邦之野,以土地之图经田野,造县鄙形体之法。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 ‘四里为酂,五酂为鄙,五鄙之县,五

  • 少府海丞

    官名。《汉书·平帝纪》:元始元年(公元1年)“置少府海丞、果丞各一人;大司农部丞各一人,人部一州,劝农桑。”颜师古注:“海丞,主海税也,果丞,掌诸果实也。”上文少府海丞、果丞与大司农部丞平举,故知海丞

  • 集贤院

    官署名。唐玄宗开元十三年(725),改丽正殿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,简称集贤院,掌修书之事,置学士,以宰相及侍从官兼。宋初沿置,掌收藏、校勘典籍。与史馆、昭文馆合称三馆。设集贤殿大学士,由宰相兼; 集贤院

  • 机干官

    官名合称。见“机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