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总领

总领

官名。①南宋置。高宗绍兴三年(1133)始设于都督府,六年,又设于诸大将之下。均以朝臣充任。先是以总制财赋为名而设,后实专掌报发御前军马文字,与闻军政。②清朝设于虎枪营及内务府。虎枪营总领,康熙二十三年(1684)设,三人,上三旗每旗一人。雍正元年(1723)增至六人,每旗二人。由一品至五品大臣、官员内特简,位虎枪营总统之下。与总统共掌辖本营官兵以备扈从。内务府于御茶、膳房设,为二房主官。掌理宫内备办饮食及典礼筵宴所用酒席之事。顺治(1644—1661)初于茶房、膳房各设三人,康熙二十八年(1689),膳房设委署总领一人。雍正元年(1723),定授二等侍卫衔。乾隆十三年(1748)改由总管大臣统辖。二十四年,膳房总领改称“尚膳正”,茶房总领改称“尚茶正”。此外,内务府奉宸苑及圆明园等园亦设,均为各处属官,员额不等,分掌各园庭看守、值宿事务,亦于乾隆二十四年改称“苑丞”。


官名。1、宋置,名义上是应办调运诸军钱粮,实为专报御前军马情况,使之预闻军政,稍分各将之权。《宋史·职官七·总领》:“掌措置移运应办诸军钱粮,以朝臣充,仍带幹阶、户部等官。朝廷科拨州军上供钱米,则以时拘催,岁较诸州所纳之盈亏,以闻于上而赏罚之……绍兴十一年,收诸帅之兵改为御前军,分屯诸处,乃置三总领,以朝臣为之,仍带专一报发御前军马文字。盖又使之预闻军政,不独职饷餽而已。”

2、光禄勋的别称。见清人梁钜章《称谓录·光禄寺·总领》。

3、清代虎枪营设总领,掌辖本营官兵以备扈从,车驾蒐狩列前驱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四·虎枪营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验估

    海关征税部外班洋员,属验查官,分超等验估与验估二级。见“征税部”。

  • 大宁都司

    官署名,亦为政区名。明洪武二十年(公元1387年)置,为明大宁都指挥使司的简称,下设二十余卫。同年,纳哈出归降,施以其地设兀良哈三卫,领于大宁都司。永乐元年(公元1403年)迁大宁都司于保定,其所属各

  • 左戎卫大将军

    官名。即左领军卫大将军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左领军卫大将军。

  • 郡尉

    官名。省称“尉”。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,郡置守、尉、监。郡尉协助郡守典武职甲卒,为郡守主要佐官,秩比千石,有丞。汉因之,景帝中二年 (前148) 更名都尉。参见“都尉”。隋朝为诸郡属官,位

  • 莫府

    官署名。同“幕府”。军帅处理军务之机构。参见“幕府”。将军治所称莫府,也写作幕府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·附李牧传》:“以便宜置吏,市租皆输入莫府,为士卒费。”注:“《集解》如淳曰:将军征行无常处,所

  • 把门内品

    宋朝内侍官名。隶入内内侍省者,位在后苑内品上、入内内品下; 隶内侍省者,位在后苑勾当事内品上、内品下。宦官职名。宋入内内侍省与内侍省均置。

  • 兼右户行参军

    官名。见“公府右户曹”。

  • 大理院卿

    官名。清朝置大理院,其官有正卿和少卿。正卿掌申辩冤枉,审判定罪,解释法律,监督各级审判,统一法权。少卿为卿之佐官,为副长官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六》。

  • 行台省工部尚书

    官名。唐高祖武德(618—626)初陕东道大行台尚书省置,一员,正四品,掌同工部尚书,兼掌刑部事,九年罢。

  • 行在皇城司

    官署名。南宋高宗绍兴元年(1131),改行宫禁卫所置,设提举、提点、干当官,以诸司使、副使、内侍都知、押班充任。参见“皇城司”。南宋置,为“行宫禁卫所”的改称,见“行宫禁卫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