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待制

待制

①官吏更宿制度。始见于唐。太宗即位,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、门下二省,时时召以草制。高宗永徽(650—655)中,命弘文馆学士一人,日待制于武德殿西门。武则天文明元年(684)诏京官五品以上清官,日一人待制于章善、明福门。玄宗先天末(713)又命朝集使六品以上二人随仗待制。代宗永泰(765—766)时,勋臣罢节制,无职事,皆待制于集贤门,凡十三人。崔祐甫为相,建议文官一品以上更直待制,其后正衙待制官日二人。②官名。即待制之官。唐始置,隶集贤殿书院。玄宗时增置,待以草制。宋朝为侍从职名。龙图阁、天章阁、宝文阁、显谟阁、徽猷阁、敷文阁、焕章阁、华文阁、宝谟阁、宝章阁、显文阁均设,从四品,为侍从贴职。金朝置为翰林学士院属官,分掌词命文字,分判院事,无定员,正五品。元朝沿置翰林院兼国史馆五人、蒙古翰林院四人、集贤院一人。明太祖洪武二年(1369)沿置,为翰林院属官,从五品。十四年革。


官名。唐高宗永徽年间,命弘文馆学士一人日制于武德殿西门;唐代宗永泰时勋臣罢制无职事的都待制于集贤门。以后成为定制,以文官六品以上更为更直待制,备顾问。宋朝各殿阁皆设待制官,位在直学士下;辽金元明都设翰林院待制;清朝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营

    军事编制。明末李自成农民军置中、左、右、前、后五营,以权将军、制将军、果毅将军、威武将军等统之,凡二十二将。中营又称“标营”。标营统马步兵一百队,左、右、前、后四营共一百三十余队。每队马兵五十,孩儿兵

  • 讲议司

    官署名。北宋徽宗崇宁元年(1102)置,隶尚书都省,负责讨论宗室、冗官、国用、商旅、盐铁、赋调等问题,以宰相蔡京提举,下设参详官、检讨官。同时,枢密院亦置,讨论武备之事,以知枢密院为提举。三年,皆罢。

  • 官首

    爵名。汉武帝所置武功爵第五级。时以军国用不足,故置武功爵,令民得以钱谷买之。凡买至官首者试补吏,优先除用。1、官署长官。《尚书·酒诰》:“百僚庶尹。”疏曰:“士亦有官首。”2、爵名,为汉武帝所制武功爵

  • 公府东曹

    公府诸曹之一。西汉丞相府始置,典选举。设掾一人,比四百石;属一人,比二百石,下有令史。东汉太尉府置掾属二十四人,东曹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。东汉末曹操任汉丞相时置东曹掾、属各一人,后省;三国魏咸熙元年

  • 考绩司

    官署名。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北洋政府设置,属内务部。其职掌为:一、地方行政官的任用;二、地方行政官的叙等、进级;三、地方行政官的褒奖、恤赏;四、地方行政官的惩戒;五、土司承袭。

  • 芙蓉幕

    指幕府。无论在朝官员还是地方长官的幕府,都称芙蓉幕。唐朝独孤受《清箪赋》:“入芙蓉之幕,焕以相鲜。”唐代赵嘏《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》:“一从开署芙蓉幕,曾向风前记得无?”参看“幕府”条。

  • 上县

    县的等级之一。北魏始分县为大、中、小三级,北齐改称上、中、下,每级中又分上、中、下,共为九等。隋初除京县外,依北齐之制,分县为九等,开皇十九年(公元599年)起,惟分上、中、下三等。唐制以六千户以上为

  • 优异世管佐领

    参见“优异佐领”。

  • 上京留守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为南面官,会同元年(938),皇都更名上京,置留守司,统领上京军民政事,治临潢府(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)。置留守行临潢府尹事、副留守、判官、推官等职。金朝于熙宗天眷元年(1138

  • 国防部民事局

    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直属参谋总长,掌管与地方有关连的一切事项的处理。设局长一人,中将级;副局长一人,少将级。局内分设三处,处下设科。处长、副处长均为少将或上校级,科长为上校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