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

即总领之意。东汉以后或用作“录尚书事”的省称。


”的意思是“总领”,如“录尚书事”,意即“总领尚书事。”“”始于东汉,但仅限于“录尚书事”,未见“”其他事。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“行太尉事节乡侯憙三世在位,为国元老;司空融典职六年,勤劳不怠。其以憙为太傅,融为太尉,并录尚书事。”注:“武帝初以张子孺领尚书事。录尚书事由此始。”其后,灵帝又以“司徒胡广为太傅,录尚书事。”也有“参录尚书事。”汉以后,“录……事”日益增多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旗帜衙

   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,主制造旗帜。

  • 首领官

    金、元以后对中央及地方各官署中掌管案牍、管辖吏员,并协助长官处理政务官员之统称。与主官、属官、堂上官相对而言。金、元时遍设于各级衙门,包括经历、都事、主事、知事、典簿、照磨、管勾(以上为从五品至九品)

  • 尚书水部郎

    参见“水部郎”。

  • 县参议会

    县民意机关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依照民国二十八年(公元1939年)九月十九日公布的《县各级组织纲要》规定,县设参议会,参议员由乡(镇)民代表会选举产生,每乡(镇)选举一人,并得酌加依法成立的职业团体代表为

  • 解状

    唐铨选之制,符合规定的选人报名后,府州对选人出具解送状文,称为解状或选状。解状送达尚书都省后,分别转给吏兵两部。

  • 阉寺

    阉人和寺人的合称,也指宦官。《后汉书·党锢传序》:“逮桓、灵之间,主荒政缪,国命委于阉寺。”《魏书·刘思逸传》:“思逸身虽在阉寺,而性颇豪率。”

  • 入阁

    明清称以殿、阁大学士身分进入内阁办事而为宰辅者。明朝永乐(1403—1424)初年创设内阁,当时入阁者皆编、检、讲读之官,不置官署,不得专制诸司。洪熙( 1425 ) 时始以殿、阁大学士入值内阁,阁职

  • 陀西

    官名。南诏官,隶于府,犹唐朝判官。

  • 玄冥

    官名。即水正,见该条。

  • 试务处

    试务机构名。国民党政府设于各种典试委员会,办理考试事务,考试完毕撤销。在举行特种考试或临时考试时也可以不设试务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