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尚食局

尚食局

官署名。①北齐门下省置,总知御膳事,有典御二员,丞、监各四员。隋朝门下省沿置,有典御二员、直长四员、食医四员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隶殿内省,置奉御二员、直长六员,又有食医员。唐朝殿中省沿置,有奉御二员、直长五员、食医八员,掌储洪,进御膳必辨时禁而先尝; 宴飨百官宾客,则与光禄寺按品秩而供; 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为奉膳局,咸亨元年(670) 复。宋朝殿中省亦置,掌宫廷膳羞之事,有典御二员、奉御四或六员、监门一、二员,又有膳工; 南宋罢。辽朝殿中司置,以奉御掌之。金朝宣徽院置,有提点、使、副使,掌总知御膳,进食先尝,兼管从官膳食,又有直长一员、都监三员,并统生料、收支二库都监、同监各一员,宣宗元光二年(1223)参用近侍、奉御、奉职。元朝宣徽院沿置,从五品,掌供御膳及出纳油面酥蜜诸物,世祖至元二年(1265)置提点,十一年置生料野物库,隶焉; 二十年省并尚药局归之别置生料库; 定置提点一员、大使一员、副使二员、直长一员。朱元璋吴元年(1367)置,隶宣徽院,明洪武元年(1368)改隶光禄寺。② 隋炀帝内官六局之一,掌进膳先尝,管司膳、司酝、 司药、 司四司, 每司又置典、 掌, 以贰其职,唯司膳、典膳、掌膳各四员,余各二员,又有女使员。唐朝宫官沿置,有尚食二员,掌供膳羞品齐,总司膳、 司酝、 司药、司, 凡进食先尝, 四司、 四典、四掌各二员,又有女史十四员。明朝女官沿置,有尚食二员,掌膳羞品齐之数,凡以饮食进御,则先尝之, 领司四:司膳、 司酝、 司药、 司; 司膳、 典膳、掌膳各四员,余三司、三典、三掌各二员,又有女史十员; 服劳多者,或五六载,得归父母,许听婚嫁; 年高者许归,愿留者听; 现授职者,家给与禄;永乐(1403—1424)以后职尽移于宦官。


官署名。北齐设尚食局,总管皇上膳食诸事;其官有典御二人,丞、监各四人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中·门下省》。隋也置尚食局,掌供御膳;其官有奉御二人(正五品),直长六人,还有食医等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下·殿内省》。唐沿其制。唐代尚食局掌供皇上膳羞酒醴等;其官有尚食二人(正五品)、司膳二人、司醖二人、司药、司饎等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宫官·尚食局》。元代尚食局,秩从五品,掌供御膳及出纳油面酥蜜诸物。见《元史·百官三·尚食局》。明代尚食局,与唐同,掌御膳;尚食官除掌膳羞品齐之数外,还管尝食,凡进御饮食,尚食得先尝之而后进。见《明史·职官三·女官·尚食局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酒正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天官府膳部中大夫酒正中士佐官,员四人,正一命。

  • 常调

    官制用语。宋朝判、司、簿、尉及其摄官,依不同出身、任数、考数、举主员数,是否流外,升转录事参军或下州令、录,称为常调。以此法升转之官,则称常调官。时有俗语说: “家常饭好吃,常调官好做”。宋制,吏部按

  • 牧厂左右翼长

    官名。清代太仆寺所属左右翼牧厂有翼长四人,左右翼骒马厂、骟马厂各一人。其地位在总管之下,协领之上。参见“牧厂统辖总管”。

  • 御正下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之。亦作“小御正下大夫”。天官府御正司次官,佐御正中大夫掌本司事务,正四命。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省中大夫,遂成为长官,宣帝大象元年(579)复置中大夫后,仍为

  • 司薙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有薙氏下士二人,掌管伐除天然生长与人工种植的林木,及有关伐取树木的禁令。北周仿《周礼》之制置司薙中士,正二命;司薙下士,正一命。属秋官府司调下大夫。

  • 刑曹

    官署名。宋徽宗崇宁三年 (1104),令开封府置。大观二年 (1108),令天下州府皆置。职掌仿刑部。

  • 御士尹氏

    官名。春秋时吴国置。侍御武士的长官。《叔繁簠铭》:“吴王御士尹氏叔繁作旅簠。”

  • 扎萨克喇嘛

    即“札萨克喇嘛”。

  • 申诫

    官吏降罚方式之一。北洋政府于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规定, 文官惩戒的第四种为申诫,由所属长官执行。

  • 中台侍御典内史

    宫官名。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,员二人,六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