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少尹

少尹

①官名。唐朝置,为都城及其他地方重要府级行政副长官。玄宗开元元年(713),改京兆、河南、太原等府司马设,各二人,从四品。掌贰府州之事,岁终则更次入计。宋朝沿置,于京城开封府、临安府及陪都河南、应天、大名等府设。不常置,多以通判或判官为副长官。金朝于大兴府置,一员,正四品。掌通判府事。此外,唐朝西都、东都、北都副留守亦称少尹,金朝诸京留守司副留守亦带本府少尹兼本路兵马副都总管。②即少詹事。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,改詹事府曰端尹府,武则天天授(690—692)间,改曰宫尹府。时少詹事均改称少尹,正四品上。旋即复旧称。③ 明清州县辅佐官之别称。


官名。1、即司马,为府的副职。《旧唐书·职官三·州县官员》:“京兆河南太原等府……少尹各二员。”注:“魏晋已下,州府有治中……永徽避高宗名,改为司马,开元初,改为少尹。”

2、即少詹事,与詹事共掌三寺十率府之政。唐龙朔二年改詹事曰端尹,少詹事曰少尹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上·詹事府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信都局丞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参见“信都局”。

  • 六条刺察

    汉制,部刺史以六条察郡国二千石之官,岁终奏报朝廷。所察六条的内容,据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注引《汉官典职仪》为:“一条,强宗豪右,田宅逾制,以强凌弱,以众暴寡;二条,二千石不奉诏书, 遵承典制, 倍公

  • 判大睦亲事

    官名。金章宗泰和六年(1206)由判大宗正事改名,大睦亲府长官,从一品,置一员。官名。金初设大宗正府,泰和六年改称大睦亲府,掌敦睦纠率宗属钦奉王命。其长官称判大睦亲事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·大宗正府》。

  • 俸饷房

    清朝八旗中掌支俸饷之机构。设参领,满洲、蒙古、汉军八旗每旗各一人,共二十四人。章京,每旗各二人,共四十八人。骁骑校,每参领下一人,即满洲四十人,蒙古十六人,汉军四十人,共九十六人。

  • 经魁

    明代乡试有以五经取士者,每经各取一名为首,称为经魁。清初仿明制,有以五经中举者,康熙四十四年(公元1705年)长州蒋学海以五经中举,称五经解元,乾隆十六年始停五经中举之例。后因称乡试中举的前五名为五经

  • 履正大夫

    官名。北宋徽宗政和六年(1116)置,为正五品武阶官。武阶官名。宋政和六年(公元1116年)置,秩正五品。

  • 狱典

    官名。见“司狱司”。

  • 加散官

    官员升赏的方式之一。历代多有此制,如《明史》卷二五○记孙承宗“先已屡加左柱国、少师、太子太师、中极殿大学士,遂加特进光禄大夫。”

  • 劝农使

    使职名。唐玄宗开元十二年(724)以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宇文融为劝农使,巡行州县,与吏民议定赋役。代宗广德二年(764)以太子詹事李岘为江南东西及福建等知道选事并劝农宣慰使。宋太宗至道二年(996)置,

  • 司律中郎将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。典音律。见《三国志·杜夔传》。官名,三国魏置,掌音律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杜虁传》:“弟子河南邵登、张泰、桑馥,各至太乐丞,下邳陈颃司律中郎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