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孝廉

孝廉

选拔官吏科目,孝指孝子,廉指廉洁之士。原为二科,汉武帝采纳童仲舒建议,于元光元年 (前134) 初令郡国举孝、廉各一人。其后多混同连称,而为一科,所举也不限于孝者和廉吏。察举孝廉为岁举,郡国每年要向中央推举一至二人。被举者大都先除受郎中。东汉顺帝时,左雄奏请郡国孝廉年不满四十,不得察举,皆先诣公府课试,以观其能。其后遂为制度,为汉朝仕进主要途径之一。三国魏黄初二年(221)令郡国口满十万者举孝廉一人,其有秀异,不拘户口。三年,又令举廉不限年齿,老幼皆可。蜀、吴亦由郡举孝廉。晋沿魏制,尚书郎缺,从孝廉中补,须经策试,合格者补令、长。东晋以来,大郡岁各举二人,郡国仍举一人。十六国、南北朝沿之,地位不及秀才、国子生。时察举权归州郡中正,依九品官人之法,所举皆世家豪族子弟,无须策试。隋唐只有秀才之科,无孝廉之举。至明朝,为荐举之一种,亦用称乡试合格者。清朝亦然。


1、汉朝选拔举荐人才的项目之一。孝指孝悌。儿子孝敬父母称“孝”,弟弟尊敬哥哥称“悌”。廉指廉洁的官吏。汉制规定,每年郡国从所属吏民中推举孝、廉各一人。到东汉,合孝廉为一,郡国每年从二十万人中推举孝廉一人,边远郡县从十万人中推举一人。所举孝廉,朝廷多任之为“”。

2、明清两朝“举人”也称“孝廉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刑部左厅

    官署名。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置,掌详覆之事,以刑部侍郎领之,下设郎中、员外郎佐理其事。南宋初不置,高宗绍兴二十六年(1156)复置,以刑部郎官一员领之。

  • 屯骑丞

    官名,汉置,俸六百石;属屯骑校尉,佐校尉,掌文书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:“屯骑校尉掌骑士……凡八校尉,皆武帝初置,有丞、司马。”

  • 经学祭酒

    官名。十六国后赵石勒赵王元年 (319)置。《晋书·石勒载记下》: “署从事中郎裴宪,参军傅畅,杜嘏并领经学祭酒。”

  • 制授

    唐制,除受四品以下,五品以上官称制授,见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“景云元年”条。

  • 牢长

    官名。金朝牢狱之长。监管囚徒及差设牢子。设于作院。

  • 颛顼

    颛顼部落的首领称号,亦号高阳氏。颛顼部落为夷人中的一个分支,春秋时代的卫国传说是“颛顼之虚”,即今河南濮阳县西南地区。其后裔有祝融,春秋时代的郑国传说是“祝融之虚”,地处嵩山东麓的外方地区,其后裔发展

  • 近官

    泛指在朝廷任职的大臣。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胥、籍、狐、箕、栾、郤、柏、先、羊舌、董、韩、寔掌近官。”韦昭注:“十一族,晋之旧姓,近官朝廷者。”泛指经常接近帝王的官员。《后汉书·杨震传》:“公府外职,而

  • 东宫卫尉

    官名。西汉置。武帝时分别以程不识、李广为东、西宫卫尉。东宫指未央宫,东宫卫尉即未央卫尉,掌屯兵,警卫未央宫。官名,即长乐卫尉,西汉武帝置,掌屯卫兵,保卫长乐宫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武帝立,左右以为

  • 上路

    路的等级之一。元制,路分上下两等,十万户以上为上路,但地势冲要而户口稍减的也得列为上路。

  • 司士上士、中士

    官名。见“司士中大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