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奏状

奏状

官文书名。官员向皇帝上奏之文书。宋朝则规定在外官员除前两省、在京官员除上殿奏事和大两省外,不能用札子,只准用表状,称奏状。其末云“谨录奏闻,谨状”。状前和封面用黄纸贴事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同知州事

    官名。辽朝刺史州官员,在刺史下。

  • 三司商税案

    宋代三司内部机构,为盐铁七案之一。掌商税事务。

  • 县儒学博士

    学官名。辽置于诸县,属南面方州官。其下有助教。

  • 同知都总管

    官名。金代诸总管府(府尹兼领者)设此官,位在都总管下、副都总管上,从四品,掌通判府事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三·诸总管府》。

  • 内府令

    官名。隋、唐内侍省内府局长官,皆置二员,正八品下,掌中藏宝货,给纳名数。

  • 大阿哥

    太子的称谓。清代称皇帝诸子为阿哥,太子为大阿哥。

  • 同佥通政院事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通政院的佐官,见“通政院”。

  • 尚右郎中

    官名。南宋置,参掌尚书右选之事。

  • 职令状

    文书名。又称关升职令状、关升荐削。宋朝中级以上官员荐举选人由判、司、簿、尉关升为令、录、职官的一种举状。荐举职官者为职状,荐举令、丞者为令状。

  • 阁内大都督

    官名。北魏末置。统领皇帝左右的侍卫禁军,位在阁内都督之上。《周书·杨宽传》:“孝武与齐神武有隙,遂召募骑勇,广增宿卫。以 (杨) 宽为阁内大都督,专总禁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