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奉天府尹

奉天府尹

官名。清代顺治年间建奉天府,设兼管府事大臣一人;尹,满洲一人;丞,汉一人。其属有:治中、围场通判、库大使、经历、司狱、巡检兼司狱、府学教授各一人。所辖海防同知、军粮同知各一人,承德县知县、典史各一人。府尹掌管留都治化与其禁令,小事自决,大事奏请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三·奉天府》。


官名。为清代陪都盛京的行政长官。清初,盛京地方设辽阳府,顺治十四年(公元1657年)改为奉天府,设府尹一人,掌盛京地方之事。乾隆二十七年(公元1762年)规定由盛京将军节制。乾隆三十年(公元1765年)军政分治,援顺天府之例,由盛京六部侍郎一人兼管。至光绪二年(公元1876年)改革奉天吏治,又改由盛京将军兼管。府尹则加二品衔右副都御史行巡抚事,规定奉天府仿各省巡抚之制治理地方。据光绪三十年《清缙绅全书》所载,奉天府所属地方有锦州等五府,凤凰直隶厅等四厅,辽阳等六州及承德(治所在奉天府城内)等二十六县。府尹之下有丞、驿巡道、军粮同知各一人(以上均自有其衙署),经历、司狱各一人,书吏十九人。除府尹为满员外,自府丞以下均为汉人。清初又设推官一人,康熙六年(公元1667年)省。所属各府、厅、州、县、分别设知府、同知、知县等官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郊庙下大夫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掌宗庙的看守和日常清扫。参预考定朝仪典章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定为四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末载。

  • 哈的大师

    见“哈的”。

  • 莫伦赤

    蒙、元怯薛执事名。蒙古语,意为“掌管车马者”。

  • 赞书

    周朝天子诏文,若后代之诏书。《周礼·春官·御史》: “掌赞书。”郑玄注: “王有命,当以书致之,则赞为辞,若今尚书作诏文。”官名。丁巳七年(公元1857年)五月,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开始独立行动时有翼殿

  • 直文华殿东房中书舍人

    官名。明朝置,以直文华殿东房,负责缮写工作,初为内官职,继以中书舍人分值,后乃专选书法优良的中书舍人充任,仍从七品,无定员,专掌奉旨缮写书籍,称直文华殿东房中书舍人,简称“文华殿舍人”。官名。明置,属

  • 勾检官

    官名。即大理丞,隋炀帝大业三年 (607)改,增正员为六人,分判狱事。唐朝复名大理丞。

  • 户部尚书

    官名。唐朝以后中央行政机构户部之最高长官。总掌户部事。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(649),高宗登基,以避太宗讳,改民部尚书设,隶尚书省之下。额一员,正三品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称司元太常伯,咸亨元年(

  • 行台右仆射

    “行台尚书右仆射”的省称。

  • 青词

    历朝帝王献给天神的奏章表文。又称青辞。每逢有关节日或遇天灾,在著名宫观建水陆道场时用之。由翰林学士或地方官起草,因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,故名。祈晴、祈雨,皆用青词。多采用四六句文体。

  • 辟举

    见“辟除”。官制用语。辟举是“辟召”和“察举”的合称。辟召即自行征聘;察举是长官对属下人才的考察,然后向君主推荐。《后汉书·荀淑传》:“其所辟举,皆取才略之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