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尉

太尉

官名。①战国秦置,职掌选拔人才,主管赏罚爵禄。《吕氏春秋·孟夏纪》: “命太尉赞杰俊,遂贤良,举长大,行爵出禄,必当其位。”②西汉初为武将最高称号之一,秩万石。有兵事则设,事毕即省。担任临时性的高级军事统帅,或为皇帝的军事顾问,并无发兵领兵的实际职权。武帝建元元年(前140)曾以文臣田蚡为之,与丞相地位相等,次年省。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(后51)改大司马为太尉,秩万石,列三公之首,与司徒、司空共同行使宰相职能,名位甚重。或与太傅并录尚书事,综理全国军政事务,考核地方长官,参议大政,名义上分部太常、卫尉、光禄勋三卿。开府辟僚属,设长史等属僚,置诸曹分管各种行政事务,相当于西汉的丞相府。但常受制于外戚宦官,决策发令统于尚书台,三公职权亦互相陵越,司徒、司空皆可各自为政,故实权不重。东汉末又别置大司马。至曹操为丞相,太尉府属官转归相府,职权随之旁落。魏晋南北朝列三公之首,为名誉宰相,位居一品(梁十八班),多为大臣加官,无实际职掌。隋朝名义上参议大政,其位多旷,遇有典礼,以他官摄行其事。如置,则坐于尚书都省。正一品。唐朝亦为大臣加官,正一品。晚唐五代用为藩镇加官,遂至冗滥。北宋初用为宰相、亲王、使相的加官,其特拜者亦不参预政事。旧在三师下,自唐至宋,居太傅上、太师下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改为武臣最高阶官,正二品。辽朝置为南面官。金朝亦置,仍号三公,正一品。元不常置。明朝废。③新莽为诸郡都尉的改称。参见“都尉”。④ 契丹(辽)亦用作北面诸帐、大部族高级长官官称。⑤晚唐五代至宋朝对武将及统兵文臣的尊称。


官名。秦始置,两汉皆置,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,与管政务的丞相、管监察的御史大夫合称三公,共同负责国务。汉初,金印紫绶,掌武事。汉文帝三年省,景帝三年复置,其尊与丞相同;五年又省。武帝元狩四年更名大司马。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复名太尉,与司徒、司空合称三公。掌四方军事成绩的考核,年终上奏皇帝,进行赏罚。郊祭时负责第二次献酒,大丧则告谥南郊。国家有疑难大事,则与司徒、司空通而论之。世祖即位后改称大司马,建武二十七年又改称太尉。《汉书·韩王信传》:“汉王还定三秦,乃许王信,先拜为韩太尉,将兵略韩地。”后代多设此官,但多为加官,没有实际职权。到宋徽宗时,太尉为武官最高的一级,但其本身并不表示任何职务。后来,太尉多用为武官的尊称,不管官职大小,都可尊称太尉。到明朝始废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太尉》、《通典·职官十二·太尉》、《宋史·职官一·三师三公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子中盾署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,属太子率更寺,掌巡逻禁卫。设令、丞为长贰。

  • 州长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,每州置一人,位在乡大夫下大夫下,掌本州事务。下设州长中士以佐其职。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罢。

  • 致远务

    官署名。北宋置,隶太仆寺。掌饲养驴骡,以供运载皇帝行幸时所用器物及边防军用物资之用。设监官三人,以车营务监官兼领。官署名。宋置,属太仆寺。掌饲养驴骡,以备皇帝出行时载用杂器之用,并供应边防军用。主官以

  • 蚕室

    帝王之后养蚕之处。在礼法上皇后有养蚕之仪,故置蚕室,或称蚕宫。皇后养蚕,列侯之妻侍奉蚕事。汉朝蚕室也是罪犯受刑之处,司马迁则在此受宫刑(见《报任安书》),故有宫刑之狱名,宫刑者畏风,须暖,作窨室蓄火如

  • 都理欠司

    即“三司都理欠司”。

  • 奋威护军

    官名。西晋置。统兵,职掌同杂号将军,位低于同号将军。武帝泰始(265—274)中,田章曾任之,随安西将军讨秦州叛虏。

  • 内馆监督

    官名。清朝理藩院所属内馆之主官。管理内札萨克年班来京人员所居馆舍之事。额设一人,以六部保送之司官充任,每年一更代。下设大吏四人,小吏八人等佐理馆务。另有捕盗章京一人,由步军统领衙门派充,专司保护蒙古人

  • 稍正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地官部民部中大夫稍正上士佐官。正二命。

  • 墨绶

    系官印的黑色丝带。汉朝亦用作中级官吏代称。西汉官秩比六百石以上至千石之大县令、郡丞、长史、都尉丞等皆授铜印墨绶,故名墨绶长吏。成帝绥和元年(前8),一度令县长、侯国相改用墨绶。哀帝建平二年(前5)复用

  • 前后省

    宋置内侍省,拱侍殿中,备洒扫之职,简称前省;入内内侍省,所掌尤为亵近,简称后省;合称前后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