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子左清道率
官名。唐高宗龙朔二年 (662)改太子左虞候率为太子左清道卫,置为长官; 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改左虞候率,玄宗开元(713—741) 初改定为左清道率府长官,置一员,正四品上,掌东宫内外昼夜巡警之法,总诸曹及外府直荡番上者。北宋太宗至道元年(995) 置为寄禄官,官存而无职司,与副率兼左春坊谒者,主赞引,真宗即位(997) 省,天禧二年(1018)又兼左春坊谒者,仁宗即位(1023)省; 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为从七品。南宋不置。辽朝置为太子左清道率府长官。
官名。唐高宗龙朔二年 (662)改太子左虞候率为太子左清道卫,置为长官; 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改左虞候率,玄宗开元(713—741) 初改定为左清道率府长官,置一员,正四品上,掌东宫内外昼夜巡警之法,总诸曹及外府直荡番上者。北宋太宗至道元年(995) 置为寄禄官,官存而无职司,与副率兼左春坊谒者,主赞引,真宗即位(997) 省,天禧二年(1018)又兼左春坊谒者,仁宗即位(1023)省; 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为从七品。南宋不置。辽朝置为太子左清道率府长官。
文书名。清朝地方官署之间地位略低者对地位略高者行文时使用的一种文书。如直隶州知州行文知府,府厅行文提督,儒学行文州县等即用之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宾部中大夫东掌客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
官名。隋文帝置主爵员外郎,为侍郎的副职。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,废员外郎,增郎的员额为二人,后又减为一人,另置承务郎一人,掌同员外郎。唐武德初沿置,三年(公元620年)改为“主爵员外郎”,参见该条。
官名。《大戴礼记·威德篇》引蔡邕《明堂月令章句》:“明堂者,天子太庙,所以祭祀,夏后氏世室,殷人重屋,周人明堂,飨功、养老、教学、选士皆在其中。”汉代设明堂丞,属太史令。魏晋无考。南朝宋大明中设明堂令
官名。北齐置。为左、右卫府直卫属官,负责舆驾出入侍卫。从五品。
官名。东汉末及三国魏、吴置。主屯田事务。一说即“典农都尉”。官名。三国时魏置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梁习传》:“习表置屯田都尉二人。”
警官名。清末内外城各巡警分厅所辖分区警署的长官。以七品警官充任,总厅隶民政厅后,改称区长。承分厅的指挥、监督,管理辖区内警察事务,并指挥监督巡官以下从事本区内外勤务。宣统二年(公元1910年)三月二十
官名。南朝梁武帝中大通四年 (532)置,掌出征军务。以使持节、都督瑕丘诸军事、安北将军、兖州刺史羊侃为之,随太尉元法僧北讨。权任甚重。军还,罢。
指大臣执政主持国事。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:“周公乃践阼,代成王摄行政当国。”春秋时郑国执政首领的称谓。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于是子驷当国,子国为司马,子耳为司空,子孔为司徒。”
官署名。北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门下省、中书省、尚书省皆置,掌编检敕、令、格、式,主管架阁文书。宋代三省吏员办事诸房之一。中书、门下、尚书三省均置,主编检敕、令、格、式、简纳架阁文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