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行令

大行令

官名。①西汉景帝中六年(前144) 由典客改名(一说中二年已改),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又改名大鸿胪。参见“大鸿胪”。②西汉武帝太初元年由行人令改名,为大鸿胪属官,秩六百石。协助大鸿胪掌管安排诸侯王、列侯入朝之迎送接待、朝会、封授等活动,百官朝会、少数民族使节朝见之礼仪。《汉书·景帝纪》中元二年: “令诸侯王薨、列侯初封及之国,大鸿胪奏谥、诔、策; 列侯薨及诸侯太傅初除之官,大行奏谥、诔、策。” 颜师古注: “故事之尊重者遣大鸿胪,而轻贱者遣大行也。”东汉因之,属官有丞一员,治礼郎四十七员。兼管诸郡国在京邸舍。三国魏改名客馆令,西晋复故,七品。百官朝会时,引领中二千石及以下官员行礼。东晋南朝有事临时设置,无事则省。


1、在西汉初称典客,掌归降的各少数民族。景帝中六年改称大行令;武帝太初元年改称大鸿胪,又改其属官行人为大行令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。

2、到东汉,为大鸿胪属官,俸六百石,掌诸郎,负责斋祠傧仪赞导等事。有丞一人,员吏四十人,治礼郎四十七人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告归

    战国时期官吏告假还乡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商尹告归。”官吏请假回家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高祖为亭长时,常告归之田。”

  • 河淮水军元帅府

    官署名。元至正二十六年(公元1366年)置,为地方军事指挥机构。驻于孟津县(今河南省孟县南)。

  • 养马士

    官名,掌养马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方技传》:“于是罪玉及诸子,皆为养马士。”

  • 司驭中大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。《北史·史宁传》:“(史雄)累迁驾部中大夫、司驭中大夫。”后分置左、右,称左、右司驭。正五命。官名。北周置,正五命,府属不详,可能是夏官府的属官。任此职者见《隋书·李穆传》:兄子崇,“周

  • 宾辅

    官名。明朝建文 (1399—1402)中于亲王府置,二人,以辅弼亲王。进见时,侍坐,称名而不称臣,亲王待之以宾师礼。永乐(1403—1424)初罢。

  • 刑部北京清吏司

    官署名。明永乐元年(1403)改北平为北京,故改刑部北平清吏司为北京清吏司,置官依旧。十八年革。

  • 方驿博士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九品中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见。

  • 有出身人

    唐宋官员出身之一。指科举出身、门荫出身、流外出身等有资格补为流内官的人。

  • 浮沮将军

    将军名号。西汉武帝置。时有浮沮将军公孙贺率兵出九原。浮沮,井名,在匈奴地界。杂号将军名,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始置,掌征伐。《汉书·武帝本纪》:“遣浮沮将军公孙贺出九原,匈河将军赵破奴出令居,皆二千余里,不

  • 田驭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田仆置,北周沿置。夏官府大驭中大夫属官,正三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参见“田仆”。官名。《周礼》夏官之属有田仆上士十二人,掌理驾驭王的田路,用以田猎与巡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