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总管
官名。①地方高级军政长官。北周静帝大象二年 (580) 尉迟迥自称。《资治通鉴·陈宣帝太建十二年 (580)》: “迥乃自称大总管,承制置官司。”胡三省注: “称大总管者,欲以统摄诸州。”唐高祖武德五年 (622)以洛、荆、并、幽、交五州置,七年改为大都督。②军事统帅。唐初凡有征伐则置于所征之道,以督军事。太宗贞观三年 (629)以后,行军即称大总管,本道即称大都督,中宗至玄宗时改为节度使。
官名。①地方高级军政长官。北周静帝大象二年 (580) 尉迟迥自称。《资治通鉴·陈宣帝太建十二年 (580)》: “迥乃自称大总管,承制置官司。”胡三省注: “称大总管者,欲以统摄诸州。”唐高祖武德五年 (622)以洛、荆、并、幽、交五州置,七年改为大都督。②军事统帅。唐初凡有征伐则置于所征之道,以督军事。太宗贞观三年 (629)以后,行军即称大总管,本道即称大都督,中宗至玄宗时改为节度使。
官名。南朝梁置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流外三品蕴位。
官名,辽朝置,为南院详稳司属官,掌武事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一》,参看“南院详稳司”条。官名。辽置, 见“南院详稳司”。
即“太子左宫正”。
官名。金置,为尚厩局的主官。见“尚厩局”。
县政府的辅佐机关。国民党政府于民国十七年(公元1928年)始置,以局长为主官。掌理征税募债,管理公产及其他地方财产等事项。民国二十九年(公元1940年)改为财政科。
官名。北魏置,内都坐大官属官。《魏书·崔玄伯传》:“承明元年(476),(崔衡)迁内都坐令,善折狱,高祖嘉之。”孝文帝太和(477—499)中改制罢。
官名。唐肃宗乾元元年(758) 置,亦称都团练守捉使,大者领州十余,小者二三州,以保境、安民、惩奸为务。德宗时,行营亦置。
官名。即太仆卿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太仆卿。
官名。见“司稼寺”。
唐古特官。清设于后藏,属唐古特文官。员额不定,分隶于各处办事。民国时期沿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