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司空

大司空

官名。①相传为周天子执政三官之一。《礼记·王制》: “百官各以其成,质于三官。大司徒、大司马、大司空,以百官之成,质于天子。”② 即“大司工”。春秋战国晋、郑等国诸卿之一。掌土木工程,参掌国政。③《周礼》六卿之一,冬官之长。掌土木工程。西魏末、北周仿《周礼》建六官,复置为冬官府长官,亦称“大司空卿”。正七命。参见“冬官府”。④三公之一。西汉成帝绥和元年(前8)由御史大夫改名,秩万石。置长史等属官,府设诸曹分管具体事务,曹各置掾属。与丞相(大司徒)、大司马同为宰相,共同管理政务,不复领侍御史。位虽尊崇,权移尚书。哀帝建平二年(前5)复名御史大夫,元寿二年(前1)又名大司空,遂成定制。东汉初年因之,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(后51)去大字,改名司空,历朝因之。唯十六国汉(前赵)复名大司空。参见“司空”。⑤“工部尚书”的别称。


官名,不同时代其职掌也不同。

1、周朝执政三官之一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百官各以其成,质于三官。大司徒、大司马、大司空,以百官之成,质于天子。”

2、《周礼》六卿之一,为冬官之长,掌百工及土木工程。北周仿《周礼》,建六官,仍为冬官之长,也称大司空卿。

3、春秋时晋、郑置,为诸卿之一,掌土木工程,参与政事。

4、汉成帝绥和元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,金印紫绶,禄比丞相。内领侍御史十五人,受公卿奏事,举劾按章,并掌图籍秘书;外督部刺史(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)。王莽时为三公之一,主征战。东汉初仍称大司空,后改称司空,掌工程建筑等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:“掌水土事。凡营城起邑,浚沟洫,修坟防之事,则议其利,建其功。凡四方水土功课,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。凡郊祀之事,掌扫除乐器,大丧则掌将校复土。凡国有大造大疑,谏争,与太尉同。”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步兵将军成都侯王邑为大司空。”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丁丑,以野王令王梁为大司空。”“大司空王梁免。壬子,以太中大夫宋弘为大司空。”

5、工部尚书的别称。唐朝人爱称官员的别号,“大司空”遂为“工部尚书”的别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帅

    宋朝殿前都指挥使、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、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,分别俗称殿帅、马帅、步帅,合称为三帅。

  • 士君子

    春秋战国时期对党正、卿大夫等的尊称。《礼记·乡饮酒义》: “乡人士君子,尊于房中之间。”郑玄注: “士,州长党正也; 君子,谓卿大夫士也。”

  • 掌医监

    官署名。元武宗至大元年(1308)由掌医署改立,秩正五品,隶徽政院。置领监官、达鲁花赤各一员,卿四员,太卿、太监各五员,少监六员,丞二员。至治三年(1323),罢。

  • 文书名。下行文。明朝大多作为派遣官、役执行某种公务时的凭证,如兵票、火票、差票等。清朝沿之。中期以后,一些官署的官员常以此代替牌向下行文,成为向属下发布命令、指示的文书。

  • 尚衣局

    官署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门下省御府局置,隶殿内省,置奉御二员、直长四员。唐朝殿中省置,有奉御二员、直长四员,掌供皇帝冕服、宫廷陈设,祭祀,则奉镇圭于监,而进于皇帝;大朝会,设案。高宗龙朔二年

  • 抚河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八班,拟武臣将军等号,大通三年(529) 定制后仍拟武臣将军等号。

  • 右户郎中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为尚书省右户曹长官,六品上。

  • 督标

    清代由总督直辖的绿营兵。见“绿营兵”。

  • 司律郎

    阶官名。金始置,为教坊阶官,属二十五阶之第二十三阶,秩正九品下。元朝沿置,属十五阶第十三阶,正八品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教坊官,自从四品起,以下分为二十五阶。正九品下,称司律郎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

  • 路分

    宋朝路分都监简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