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丞相

大丞相

官名。魏晋南北朝丞相、相国不常置,皆非寻常人臣之位,多用来位置权位极高的重臣。北魏孝庄帝时,以尔朱荣有扶翼之功,拜柱国大将军,位在丞相上,后又拜大丞相、天柱大将军。其后东、西魏、北齐、北周、隋亦置,得授此官者均系操纵军国政事的权臣,权任极重。北周曾分置左、右。唐朝罢。辽朝或置为南面朝官中书省长官,非定制。后不复置。元顺帝后至元五年 (1339),加中书省右丞相为大丞相,六年罢伯颜职,遂废。参见“丞相”。


官名。北周太祖宇文泰为西魏丞相时综揽政权。北周建立后沿其制置大丞相,总理政务。初分左右两大丞相,后去左右之号,单设大丞相一人。《周书·静帝纪》: “大象二年(公元580年)五月庚戌,以柱国汉王赞为上柱国、右大丞相,上柱国扬州总管随国公杨坚为假黄钺、左大丞相。帝居谅暗,百官总己以听于左丞相。九月壬子,丞相去左右之号,随国公杨坚为大丞相。”以正阳宫为丞相府,具置僚佐,所属有长史,司马,司录,从事内郎,掾、属,主簿,东閤祭酒,咨议参军,录事参军,功曹参军,记室参军及户曹、仓曹、内兵曹、外兵曹、礼曹、乐曹、法曹、刑狱、城局、墨曹、铠曹、士督、田曹、宾曹诸参军,参军事,行参军,掌细作署,典签,帐内亲信大都督,帐内亲信都监,帐内虞候大都督、帐内虞候都督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右军校

    陆海军官佐等级名。见“初等官佐”。

  • 论茞扈莽

    官名。吐蕃官,即副相,置一人,亦号小论。

  • 布政使

    官名。亦称“藩司”,或称“方伯”。明清各直省承宣布政使司之主官。掌一省之政令与财赋之事。明洪武九年(1376)设,一人,秩正二品。十四年增设左、右各一人。二十二年定秩从二品。宣德三年(1428)定十三

  • 尚书右选郎中

    官名。简称“尚右”。元丰改制后置,以吏部郎中一人充任,资轻者,称员外郎。掌铨注武臣升朝官自皇城使、职事官自金吾街仗司以下非枢密院宣授者。尚书右选内部组织分十案:大夫案,副使案,修武案,注拟掌阙案,奏荐

  • 大行人

    官名。周朝置。主管四方宾客朝觐礼仪事务的长官。大夫爵。《逸周书 ·王会》: “相者,大史鱼、大行人皆朝服有繁露。”《大戴礼记·朝事》:“《礼》:大行人以九仪别诸侯之命,等诸侯之爵,以同域国之礼,而待其

  • 尚珍署令丞

    官名。元至元十三年(公元1276年)置,属光禄寺,秩从五品。十五年(公元1278年)并入有关机构,二十三年(公元1286年)复置。掌收济宁等处田土子粒,以供酒材。设令一人为主官,以达鲁花赤监临之;下设

  • 藩司

    明、清“布政使”别称。1、指州刺史。南北朝时以宗室诸侯王为州刺史,因称藩司。梁沈休文(约)《齐故安陆昭王碑文》:“男女老幼,大临街衢……并求入奉灵櫬,藩司抑而不许。”2、明清两代布政使的别称,又称“藩

  • 都正

    ① 南朝宋“州都”与郡“中正”合称。②官名省称。南宋初,忠义民兵每五千人为一都社,设都社正统领,简称都正。

  • 苜蓿部丞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见“苜蓿部”。

  • 南阁祭酒

    官名,汉置。挑选声望高的人担任,为三公属吏。《汉官旧仪》:“丞相设四科之辟,第一科曰德行高妙,志节清白,补西曹南阁祭酒。”此祭酒,与只称祭酒者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