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外蒙古

外蒙古

地区名。指蒙古高原北部,以别于高原南部的内蒙古。清代分为喀尔喀四部和科布多、唐努乌梁海二区。喀尔喀四部及其所附额鲁特、辉特二部,分为四盟:车臣汗部二十三旗组为克鲁伦巴尔和屯盟;土谢图汗二十旗组为汗阿林盟;赛音诺颜部二十一旗与额鲁特部二旗组为齐齐尔里克盟;札萨克图汗十八旗与辉特部一旗组为克必刺色钦毕都尔诺尔盟。科布多区有札哈沁部、明阿特部、额鲁特部各一旗;阿尔泰乌梁海九旗(包括阿尔泰诺尔乌梁海二旗);新土尔扈特部二旗,组为青塞特奇勒图盟;新和硕特部一旗,杜尔伯特部与所附辉特二旗,组为赛因雅哈图左右翼二盟(左翼盟会杜尔伯特部十一旗及辉特部一旗,右翼盟会杜尔伯特部三旗及辉特一旗)。唐努乌梁山区有唐努乌梁山部五旗及三佐领所辖地区。同治三年(公元1864年)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《中俄勘分西北界约纪》割占了阿尔泰诺尔乌梁海,光绪七年(公元1881年)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签订《中俄伊犁条约》和以后的《中俄科塔界约》,割去了阿尔泰乌梁海的西部地区。光绪三十一年(公元1905年)划科布多所属的阿尔泰乌梁海、新土尔扈特、新和硕特三部地置阿尔泰办事大臣以统之,驻承化寺,与科布多分治,辛亥革命后改称阿尔泰办事长官,民国八年(公元1919年)并入新疆省为阿山道。宣统三年(公元1911年)沙俄策动喀尔喀封建主宣布“独立”,并乘机侵占唐努乌梁海的库苏古勒;次年,科布多亦被喀尔喀封建主占领。民国四年(公元1915年),中、俄、蒙三方在恰克图缔结《关于外蒙古自治之三国协定》,蒙古承认中国的宗主权,北洋政府承认蒙古自治,俄国承认蒙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,但同意其自治。十月革命后沙俄政权被推翻,外蒙古于民国八年(公元1919年)撤销“自治”。民国十年(公元1921年)外蒙古封建主再次宣布“独立”,外蒙人民旋起革命,成立君主立宪政府。民国十三年(公元1924年)五月《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》中,仍承认外蒙古为中国领土。同年,外蒙古废除君主立宪,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。国民党政府以外蒙古为蒙古地方,在法理上仍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。民国三十五年(公元1946年)一月经公民投票后决定,承认其独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赐尚方剑

    官员升赏方式之一。《明史》卷二五0记天启时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孙承宗去辽东,“帝特御门临遣,赐尚方剑坐蟒,阁臣送至崇文门外。”

  • 街官

    官名。唐设此官,掌巡察街道。唐张籍《沙隄行呈裴相公》诗:“街官闾吏相传呼,当前十里惟空衢。”

  • 军正下大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。尉迟惇曾任之。一说属夏官府。正四命。

  • 大理寺都评事

    官名。明朝大理司左、右司长官。掌狱讼复审。建文(1399—1402)时改左、右寺正置,各一人,正六品。成祖即位复旧制。

  • 左右中允

    官名。汉代有太子中盾,盾读如允。魏晋以后多称为中舍人。唐制于左春坊左庶子之下置中允,右春坊右庶子之下置中舍人。中允相当于朝廷的门下侍郎,中舍人相当于朝廷的中书侍郎。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曾改中允为左

  • 宰执

    宰相与执政合称。北宋前期,宰执包括宰相、参知政事和枢密院长官、副长官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以左右仆射兼门下、中书侍郎为宰相,尚书左右丞与枢密院长官、副长官为执政。元朝包括中书省右、左丞

  • 建义中郎将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初平 (190—193) 末袁绍置。见《三国志·袁绍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英雄记》:“绍到,遂屯斥丘,以 (保护其家属的) 陶升为建义中郎将。”官名,东汉末年袁绍置,掌宿卫或领兵征伐。《三国志

  • 守阙教练使

    见“使院牙职”。

  • 火药局管理大臣

    即“管理火药局大臣”。

  • 虎贲左仆射

    官名,汉置,俸比六百石,掌虎贲郎习射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,参看“虎贲中郎将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