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义
选举制度。唐、宋贡举考试内容之一,以经义考进士和诸科举人,命其笔答,称为墨义。北宋神宗熙宁四年(1071)罢明经科,进士科亦罢考墨义。
科举考试方法之一。此法是一种简单的笔试问答,只要熟读经文和注疏就能够答出来, 不必进行解释,如问:“作者七人矣,请以七人之名对。”可答:“七人某某也,谨对。”又问:“请以注疏对。”可答:“注疏曰云云,谨对。”熙宁四年(公元1071年)罢明经科,进士科亦罢墨义。
选举制度。唐、宋贡举考试内容之一,以经义考进士和诸科举人,命其笔答,称为墨义。北宋神宗熙宁四年(1071)罢明经科,进士科亦罢考墨义。
科举考试方法之一。此法是一种简单的笔试问答,只要熟读经文和注疏就能够答出来, 不必进行解释,如问:“作者七人矣,请以七人之名对。”可答:“七人某某也,谨对。”又问:“请以注疏对。”可答:“注疏曰云云,谨对。”熙宁四年(公元1071年)罢明经科,进士科亦罢墨义。
①选举制度用语。(1)秀才、孝廉等被荐举者“对策”后获得的中等成绩。南朝宋明帝泰始中(465—471) 规定,策试五条,答对三、四条者为中第。十六国后赵规定答策中第者拜中郎。北魏时“秀孝”策试中第者,
官名。隋朝太府寺内尚方署长官,置二员,正八品; 炀帝大业三年 (607) 改隶少府监。唐朝改中尚方令,置一员,从七品下; 武则天垂拱元年(685) 去方字为中尚令。参见“内尚方署”。
官名。南朝梁、陈置,为典客馆令副贰。
武官名。见《资治通鉴·后梁记一》,掌统左右控鹤军(梁称侍卫亲军为控鹤军)。
官署名。① 尚书曹名。西汉成帝时置,设尚书,掌州郡长官奏事,管理地方行政。属尚书令。东汉初沿置,属尚书台,设尚书、郎。后改掌京师治安、辞讼、刑狱等政,亦谓之贼曹。三国罢。②尚书台 (省) 诸郎曹之一。
官名。北齐置,见“食官署令丞”。
官名,秦置,汉沿置,西汉属詹事,掌知刻漏,其长官称令,副长官称丞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詹事,秦官,掌皇后、太子家,有丞。属官有太子率更、家令丞。”东汉属太子少傅,有令一人,秩千石,掌庶子、舍人更
爵位名。北齐置,与开国县伯同为三品。
官名。西汉置,属少府,为导官令副职。东汉改属大司农。三国魏、两晋及南北朝皆沿置。北齐为司农寺导官署次官。唐亦置,员四人,正九品上。宋初仅存空名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废。官名,为导官令之副
官署名。清末陆军部军制司所属七科之一。光诸三十二年 (1906) 设。掌陆军建设之章制,筹画军队之征兵、配备,负责军队之征发、调集,兼管驻外武官和外国驻华武官等涉外事。置科长、科员、录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