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百石
官秩俸禄等级。西汉多指县丞、尉一级的长吏。东汉则多为中央政府各机构的丞、尉、长、相,小县县长、侯国相等。月俸四十五斛。三国两晋南北朝沿用为俸禄等级。公府东、西曹掾,尚书左右丞、尚书郎、太子食官令、太子左右卫率,并四百石。南朝陈制: 六品之公府属,七品之员外散骑侍郎、秘书著作郎,庶姓持节府谘议参军,九品之嗣王同三卿,亦四百石。
官俸级名,月俸四十五斛谷;也指四百石俸的官吏,后世多沿置。王莽改四百石称中士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
官秩俸禄等级。西汉多指县丞、尉一级的长吏。东汉则多为中央政府各机构的丞、尉、长、相,小县县长、侯国相等。月俸四十五斛。三国两晋南北朝沿用为俸禄等级。公府东、西曹掾,尚书左右丞、尚书郎、太子食官令、太子左右卫率,并四百石。南朝陈制: 六品之公府属,七品之员外散骑侍郎、秘书著作郎,庶姓持节府谘议参军,九品之嗣王同三卿,亦四百石。
官俸级名,月俸四十五斛谷;也指四百石俸的官吏,后世多沿置。王莽改四百石称中士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
参见“丁忧”。
御史大夫别称。洪迈《容斋四笔》卷一五《官称别名》:“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”,“御史大夫为亚台、为亚相、为司宪”。
国民党政府检定考试的一种。见“检定考试”。
官署名。简称织染局。明朝分置于各府州,通计二十二处。各置大使一人、副使一人。府织染局大使从九品,副使未入流。州织染局大使亦未入流。掌造各种织物,以供皇室官府之用。
清礼部内部机构。掌收受外省衙门的文书,呈送部堂画阅,编号登记分发各司办理;会试时举人纳卷后由本厅送部堂用印,分别三场,封储卷箱,送至贡院;并掌本部吏员、工役的管理事务。设满汉司务各一人,笔帖式若干人,
清朝荐擢官吏之方式。参见“明保”。
官名。见“守庙中大夫”。
谏议大夫别称。容迈《容斋四笔》卷一五《官称别名》:“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,谏议为大坡、大谏”。
汉朝宫女名号。汉时挑选良家少女入宫,其地位低微者未有职号,但称家人子。秩位与有秩斗食相类,即日食一斗二升,一岁不满百石。宫女名号,汉置。汉朝选良家美少女入宫,位低而无职号者,称家人子,又分上家人子和中
官名,为上林苑令的副贰长官,助令掌苑中禽兽和居民等(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)。参看“上林苑令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