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吏部侍郎

吏部侍郎

官名。①两晋南北朝吏部郎资深勤能者可转侍郎。参见“吏部郎”。② 隋初吏部司长官。隶吏部尚书。初为六品上,文帝开皇三年(583)升从五品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名“选部郎”。③ 吏部次官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始置,员一人,唐增为二员,居六部侍郎之首,正四品上。高宗、武则天、玄宗时曾随本部改名司列少常伯、天官侍郎、文部侍郎,寻各复旧。初分掌八、九品文官铨选,称东、西铨,睿宗景云(710—711)以后,与尚书通掌六品以下文官铨选。时尚书常由宰相兼任或为外官带职,部务实由侍郎主持。中唐以后,职权日轻。五代因之。北宋初为四品寄禄官,表示品级俸禄,不预部务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始成为职事官,置二员,从三品,协理部务,分领侍郎左、右选,掌较低级文武官员的铨选,各设郎中或员外郎佐之。详见“侍郎右选”、“侍郎左选”。或命官兼摄,亦称左选侍郎、右选侍郎。南宋又称侍左侍郎、侍右侍郎。辽朝为南面朝官。金朝置一员,元朝置一至三员不等,皆协理部务,正四品。明朝沿置,太祖洪武十三年(1380)以后定置左、右侍郎各一员。


官名,三国魏置。魏改选部为吏部,其长官为尚书,其下辖有吏部曹,其主官称侍郎、郎中、或吏部郎,掌选举和祠祀事。后世多沿置;隋炀帝定制侍郎为六部尚书的副长官;唐沿隋制。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吏部》:“侍郎二人,正四品上……掌文选、勋封、考课之政。以三铨之法官天下之材,以身、言、书、判、德行、才用、劳效较其优劣而定其留放,为之注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庶尹

    官府正职长官统称。相传夏朝已称。周朝因袭。《尚书·虞书 ·益稷》: “庶尹允谐。” 孔安国传:“尹,正也。”《周书·酒诰》: “百僚、庶尹,惟亚惟服。”官名,为百官之长。《尚书·益稷》:“庶尹允谐。”

  • 左右力辅君

    官名,此为左力辅君和右力辅君之合。汉代西域龟兹国置此官,掌领兵作战,位在左右骑君下,而在各部千长上。见《汉书·西域传·龟兹国》,参看“左力辅君”条。

  • 平越将军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为褒赏军功勋臣的闲职,八品。武官名。北齐设置,用以褒赏勋庸,秩正八品下。

  • 内属

    汉时边远部族归附降属汉王朝,称臣为民叫内属。《汉书·贾捐之传》:“珠厓内属为郡久矣……民有慕义欲内属,便处(安置)之。”《后汉书·显宗孝明帝纪》:“十二年春正月,益州徼外夷哀牢王相率内属,于是置永昌郡

  • 椒房

    妃嫔号。北魏置。北魏初,后宫除皇后外,皆称夫人。太武帝时,增左、右昭仪及贵人、椒房、中式数等。见《魏书·皇后列传》。1、后妃的代称。皇后所居之房,以椒涂壁,故称椒房。因皇后所居,故为后妃的代称。《汉书

  • 廷尉主簿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廷尉主簿,省录众事。蜀吴无考。

  • 左右千牛卫

    唐府兵十六卫中的两卫。隋炀帝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,唐武德五年(公元622年)复为左右府,显庆五年(公元660年)始置左右千牛卫,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改左右千牛卫为左右奉宸卫,咸亨中复为左右千

  • 旅贲

    官名。诸侯之禁卫武臣。周朝置。《国语·鲁语下》: “诸侯有旅贲,御灾害也。”韦昭注: “御,禁也。旅贲,掌执戈盾夹车而趋,车止则持轮,所以备非常,禁灾害也。”三国魏咸熙元年(264)复五等爵,诸公国置

  • 典铠都尉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二四一《都尉》条引《魏略》:“积弩都尉,秩比二千石,后更为典弩都尉。又有典铠都尉,秩与典弩同,皆属积弩。”官名,三国魏置,掌铠甲。《太平御览》241卷《都尉》条引《魏略》

  • 三衙

    官署名合称。即殿前都指挥使司 (殿前司、殿司)、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 (侍卫马军司、马司)、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 (侍卫步军司、步司)。北宋置,各设都指挥使为长官,统辖全国禁军。北宋亡,废。南宋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