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司金部中

司金部中

官名。唐天宝十一载(公元752年)改金部郎中为司金郎中,至德二载(公元757年)复旧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武备寺丞

    官名。元置,秩从五品,员额四人,为武备寺的佐官。

  • 剃(薙)氏

    官名。周置,掌杀草之政令。见《周礼·秋官·薙氏》。

  • 照札

    文书名。北宋神宗以后,官员除授差遣,先给信札。若官员辞免不允,或不待其领取官诰,先令供职,则再降札子晓谕有关官府,由宰执亲自签押,称为照札。

  • 主仗

    杂任职名。唐置,属左右千牛卫,员额一百五十人,掌守供御兵杖。

  • 保痊大夫

    见“保和大夫”。

  • 杂端

    官名。唐朝侍御史年资深者一人判台 (御史台) 事,知公廨杂事,谓之杂端,权任甚重。后作为侍御史别称。官名,唐代御史的别称。唐代御史台有御史六人,职令长的主台内事务,称台端,其余称端公,掌管杂事的称杂端

  • 尚衣局直长

    官名。即尚衣直长。官名。隋唐为尚衣局的佐官;金为尚衣局的属官。见“尚衣局”。

  • 总镇

    清朝总兵之别称。总兵的俗称。详见“总兵”条。

  • 平水署

    官署名。南朝梁、陈置,属少府卿、设令、丞。详见“平水令”。

  • 三独坐

    东汉时御史中丞、司隶校尉、尚书令三官合称。汉朝百官朝会,一般接席而坐,光武帝刘秀特诏御史中丞、司隶校尉与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,以示优宠,故京师号曰“三独坐”。指御史中丞、司隶校尉和尚书令三位官员;因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