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司封司

司封司

官署名。吏部诸司之一。详见“司封”。


官署名。隋吏部置主爵司,主封爵之事,为吏部四司之一。司的长官,隋初称侍郎,以员外郎为佐官。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。唐沿置,以郎中、员外郎为正副主官。司封郎中一人,从五品上;员外郎一人,从六品上。掌封爵、朝会、赐予的等级。所属有主事二人,令史四人,书令史九人,掌固四人。宋初司封司置判司事一人,以无职事朝官充任。凡封爵之制,出于中书,本司仅掌定谥之事。元丰改制,始以郎中、员外郎管理本司事务,掌封爵、叙赠、奏荫、承袭等事。司内分五案:封爵三案,知杂案,检法案。所属有主事一人,令史一人,书令史二人,守当官二人,正贴司四人,私名二人。金元六部不分司,故无司封司。明清改称“验封清吏司”,参见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左右骁骑率倅长中士

    官名。见“左右骁骑率上士”。

  • 奚王府都监

    官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,奚六部监治官。

  • 宋朝乡村基层组织名。太祖开宝七年(974),设于乡里之间,置户长掌催纳租赋,耆长掌维持治安。

  • 印铸局艺师

    官名。清末责任内阁属官。宣统三年(1911)四月设责任内阁印铸局,始置。无定额,奏任。承局长之命办理印铸事务。

  • 守倅

    知州与通判合称。郡守及其副职。倅:副,副职。《宋史·选举志二》:“嘉熙元年,罢诸牒试,应郎官以上,监司守倅之门客及姑姨同宗主子弟与游士之不便于归乡就试者,并混同试于轻运司。”

  • 行义掾史

    官名,汉置,掌管学校教育,导民行仁义。汉各郡置学校,置掾史掌管,置经师教学。而鲁置行义掾史掌管学校教育,名称虽与他郡不同,但职事一样,都是掌教化、导民行仁义之官。掌教化之吏。见“郡教化史”。

  • 当直

    唐、五代职事官值班制度。尚书省官每一日一人宿直,尚书都省设值班记录依次传递; 内外官上班视事,下班而退,有事则直。五代后梁逐日当中书舍人及吏、兵部知印郎官、少府监及篆印文兼书写告身人吏等,轮次于中书侧

  • 察访

    战国时国君考核官吏的方式之一。由国君派出使者,察访官吏善恶。如齐威王时就曾派官员前往鲁地调查了解阿大夫和即墨大夫的职守。

  • 士曹从事

    官名。隋朝雍州牧属官,视从八品,文帝开皇十二年 (592) 改为士曹参军。州分职吏名。隋初置,见“士曹参军事”。

  • 三有司

    西周时司徒、司马、司空的合称。有司,谓掌事人员,金文作“有��”。《裘卫鼎一》说:“迺令叁有����土邑人逋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