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司宗中大夫

司宗中大夫

官名。北周武帝保定四年(564)五月丁亥,改礼部为司宗时,由礼部中大夫改名,仍属春官府。佐大宗伯卿掌礼仪的制订与执行,下设司宗上士、司宗中士、司宗旅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五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
官名。《周礼》春官之属有肆师下大夫四人,其职务是建立国中祭祀的礼仪,辅佐大宗伯掌理坛兆和宗庙中的禁令。凡国中的大事,辅佐大宗伯简习礼仪。国中的小事,简习礼仪,主管其事,如大事中的大宗伯。北周春官府所属有司宗中大夫,职掌如《周礼》中的肆师。北周初本名礼部,《周书·萧撝传》记撝于保定元年(公元561年)授礼部中大夫。四年(公元564年)五月,改礼部为司宗,大司礼为礼部。司宗中大夫正五命,任此职者见《周书·陆通传》:弟逞,“保定初,徒授司宗中大夫,转军司马。”其属官有司宗上士,正三命;司宗中士,正二命;司宗旅下士,正一命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名统军司

    军府名。金太宗天会十年(1132) 后置。统境内兵马。海陵王天德二年 (1150)罢。

  • 补衮

    左、右补阙别称。洪迈《容斋四笔》卷一五《官称别名》: “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”,“补阙(今司谏) 为中谏,又曰补衮”。

  • 编审

    官名。国民党政府内政部设置,员额八人,掌内务行政中各项编审工作。教育部所属国立编译馆亦置,分编审、编审员与特约编审。参见“编译馆”。

  • 军储所

    官署名。元朝始设于太宗时,置所于新卫,收贮山东、河北钱粮,以供军用。宪宗二年(1252),忽必烈采姚枢建议,于汴、卫等地设五军储仓,统之于都转运使司。七年,使司罢。世祖中统二年(1261)复置。

  • 银字圆牌

    见“牌符”。

  • 右独鹿王

    官名。匈奴置。由单于子弟充任,统领部众,地位在左、右朔方王之下。

  • 五官副正

    官名合称。唐肃宗乾元元年(758)置,为秘书省司天台所置春、夏、秋、冬、中五官正之副,各一员,正六品上。官名。见“五官正”。

  • 右校署

    官署名。南朝梁、陈置,隶大匠卿。隋朝将作寺置,设令二员、丞三员、监作八员。文帝开皇二十年(600)改隶将作监。唐朝沿置,令二员、丞三员、监作十员,掌版筑、涂泥、丹垩、匽厕之事。北宋初存其官名而无职司。

  • 拔贡

    选举名目。明朝泛指增拔贡生之制。清初定为五贡之一,每六年一次,乾隆七年(1742)改十二年一举。每次选府学二名,州、县学各一人,由各学政经考选保送入京,经朝考合格者,分别派充京官、知县或教职。科举制度

  • 中益大夫

    官名。金朝内侍阶官。二十五阶之第八阶,秩从五品中。官名。金置,从五品中,为内侍官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·内侍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