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五邑守堰
武官名。西周设置,《》说:“用大备于五邑守堰”(《文物》1979年第2期)。“堰”是构筑城堡之类的守卫工事。“借五邑守堰”,就是充任主管五邑守卫之事的官,隶属于王室的司马。五邑可能是周都丰、镐、葊、成周、王城五地。
武官名。西周设置,《》说:“用大备于五邑守堰”(《文物》1979年第2期)。“堰”是构筑城堡之类的守卫工事。“借五邑守堰”,就是充任主管五邑守卫之事的官,隶属于王室的司马。五邑可能是周都丰、镐、葊、成周、王城五地。
犹言重臣、立国之臣。《后汉书·李膺传》:“顷闻上帝震怒,贬黜鼎臣。”注:“鼎臣即(太尉)陈蕃。”
官署名。元朝地方军事机构。设于世祖中统三年(1262)十二月,掌河南戍军。置统军使、副使等职。十年四月罢。
金代教坊所属掌音乐的官,见“教坊”。
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原属工商部,工商,农矿两部合并为实业部后改属实业部。依照民国二十年(公元1931年)二月二十一日修正公布的《实业部组织法》规定,掌下列事项:一、国营商业的设计管理;二、民营商业
官名。见“礼部仪部”条。
官名。即“太官令”。官名。“大”读“太”。秦汉两朝的“少府”,是供应皇室的机关(官署),其中负责饮食方面的官员有大官、汤官、官、胞人(庖人)。大官掌管膳食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三》:“太官令一人,六百石
又作土番宣慰司,即“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”。
官名。民国初期置,为县的长官,掌全县政令;后改称县长。官名。自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北洋政府规定县行政长官一律改称知事后,在整个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均未变更。县知事隶属于道尹,为县行政长官,其资格分为
官名,汉置,为郡太守属吏,掌功曹及诸曹事(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五·州郡》)。《后汉书·苏不韦传》:“后太傅陈蕃辟,不应,为郡五官掾。”
官名。属大司马。新莽及更始政权均置。更始时以陈遵为大司马护军,与归德侯刘飒俱使匈奴。参见“护军”。官名,为大司马属官,掌护卫。秦朝和西汉初期称护军都尉,哀帝元寿元年改称司寇,平帝元始元年更名护军(见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