县门下干
县门下吏名。东汉郡府有门下干,位在书佐之下,是听差一类的小吏。县亦有之,见《汉官》,汉碑亦有干,如《隶续》一九《郑季宣碑》有直事千四人。晋代县亦置门下千,见《晋书·职官志》.
县门下吏名。东汉郡府有门下干,位在书佐之下,是听差一类的小吏。县亦有之,见《汉官》,汉碑亦有干,如《隶续》一九《郑季宣碑》有直事千四人。晋代县亦置门下千,见《晋书·职官志》.
①东晋初指北中郎将府。《世说新语·排调二十五》“郗司空拜北府”条引《南徐州记》: “旧徐州都督以东为称,晋氏南迁,徐州刺史加北中郎将,北府之号,自此起也。”后成为驻在京口 (今江苏镇江)、广陵(今江苏
宫中女官名。见“司宾”。
官名。南诏官,乡兵罗苴子百人之长。
见“福元营缮司”。
官名。参见“押运同知”。
官署名。元朝置,秩从七品,设于世祖至元十九年(1282),隶通政院,掌诸王、诸蕃国、各行省使客饮食供张。置提领、司令、司丞各一员。
县长官正式办公的地方是县衙的正堂,县官所出文告,有时用它做县长官的代称。
吏名。亦称尉史、尉吏。元成宗大德四年(1300)定制,各县巡尉司置一人,掌捕盗。初从民间选取,旋改由贴书等补充。任满一年无过,升任县司吏。
官名。亦称“甲本”。清朝西藏地方武官之一。隶于戴琫,分掌各城典兵之事。设六品官二十四人。每人辖定琫五人。遇有缺出由定琫升补。
三国魏相国府僚属名。《宋书·百官上》:魏元帝咸熙(264—265)中,相国府置“参战十一人。”僚属名,三国时魏相国府置,掌参谋战争事务。《宋书·百官志上》:“魏元帝咸熙中晋文帝为相国,相国府置中卫将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