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卫生司

卫生司

官署名。清末民政部所属之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原巡警部警保司卫生科事务归併办理。掌核办防疫卫生,检查医药设置、病院各事。辖保健、检疫、方术三科。置郎中一人总理司务,下设员外郎、主事各二人,七品小京官一人,六、七品医官各一人,分司各职。


官署名。(1) 清末置,属民政部。掌核办防疫、卫生,检查医药,设置病院各事。设郎中一人,员外郎、主事各二人,七品小京官一人,六、七品医官各一人。司内分设三科:保健科,掌饮食物品检查,河川、道路等清洁方法,贫民卫生,工场、剧场及其他公共卫生事项;检疫科,掌各种传染病预防,种痘,检验,停船检疫事项;方术科,掌考验医生、稳婆及一切治疗之事,药品检查,药材营业稽核,病院管理事项。(2)北洋政府设置,属内务部。依照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官制,其职掌为:一、传染病、地方病的预防,种痘,公共卫生;二、车船检疫;三、医士、药剂士业务的监督;四、药品、卖药营业的检查;五、管理卫生会、地方卫生组织、病院等。司的主官为司长,下设佥事、主事。次年卫生司裁撤,并其职于警政司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汾祠署令丞

    官名。唐开元中置汾祠署,有令及丞,属太常寺。掌汾祠祭祀洒扫之制。

  • 治狱平

    汉朝举荐科目。被举荐任用者,掌纠正审判之弊端错案。《汉书·平帝纪》:“(元始二年)冬,中二千石举治狱平,岁一人。”注:“李奇曰:吏治狱平端也。”

  • 部集

    汉代将军僚属。员额各一人,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一》说:“总知营事。”

  • 外务部

    官署名。清末新设的中央机构之一,即办理外交行政之总机构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),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。班列各部之首。掌管对外交涉。置总理亲王、会办尚书、兼会办左、右侍郎,各一人。改总办章京为左、右丞

  • 常湖等处茶园都提举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秩正四品,掌常州、湖州二路茶园户二万三千,采种茶叶,供应内府。隶宣徽院。设于世祖至元十六年(1279)。置达鲁花赤、提举、同提举、副提举各一员。下辖七提领所,每所设正、同、副提领各一员

  • 京师初级检察厅

    官署名。清末京师检察机构之一。光绪三十三年 (1907) 设,分五处。掌同级审判厅管辖案件的检察事宜。置检察官十人,录事五人。官署名。清光绪三十三年(公元1907年)始置,附设于京师初级审判厅内,掌纠

  • 左千牛卫上将军

    官名。唐德宗贞元二年(786) 置为左千牛卫长官,一员,从二品,位大将军上,掌侍卫宫禁及供御兵器仪仗,凡千牛及备身左右以御刀仗升殿供奉者,皆领之。宋朝置为环卫官,无定员,无职掌,多以宗室为之,亦用为武

  • 厩苑啬夫

    官名,又名厩啬夫、厩苑官啬夫,秦汉时县属吏,主马厩,掌养马。参看“厩啬夫”条。

  • 南京大理寺

    官署名。明朝南京官署。永乐十八年(1420)迁都北京后始置。洪熙元年(1425)复以南京为京师,遂去“南京”二字。正统六年(1441)再定以北京为京师,南京之大理寺复加“南京”二字,遂为定制。设大理寺

  • 卫学

    学校名。明洪武十七年(1384)始置于甘肃。宣德十年(1435)诏令于全国各卫分置,设教授一人,训导二人,职专教授生徒。学生为军生,军生中有廪膳生。其制与府、州、县学略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