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府宰相
官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,南宰相府长官。分左、右。皇族四帐世预其选,始于神册六年(921),太祖以其弟苏为南府宰相。但以后国舅族及汉人任此职者亦不少。
官名。契丹遥辇氏八部分为北府与南府两个集团。南府以乙室部为核心,包括楮特部、突举部,共三部。辽太祖阿保机取代遥辇后,以弟苏为南府宰相,统辖三部。辽建国后设南府左右宰相,以皇族充任,佐理军国大政,其地位低于北院枢密使。圣宗以后,间亦以汉人任此职。
官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,南宰相府长官。分左、右。皇族四帐世预其选,始于神册六年(921),太祖以其弟苏为南府宰相。但以后国舅族及汉人任此职者亦不少。
官名。契丹遥辇氏八部分为北府与南府两个集团。南府以乙室部为核心,包括楮特部、突举部,共三部。辽太祖阿保机取代遥辇后,以弟苏为南府宰相,统辖三部。辽建国后设南府左右宰相,以皇族充任,佐理军国大政,其地位低于北院枢密使。圣宗以后,间亦以汉人任此职。
官名。宋仁宗庆历七年 (1047)置,位在龙图阁直学士下,掌侍从备顾问,有所献纳则请对或奏对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定为从三品贴职。南宋因之。官名,宋仁宗庆历七年(公元1047年)置
官名。见“守庙中大夫”。
官名。金朝内侍阶官。二十五阶之第七阶,秩从五品上。官名。金置,从五品上,为内侍官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·内侍》。
任官制度。清朝官缺补授方法之一。指官缺不入月选,经题补而授官之例。外官道府以下有题补之缺,缺出由本省督抚以应调、应升之员拣选题奏,由吏部引见奉旨补授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,每党置一人,掌本党事务,非经申牒许可,不得辄离本部,正一命。
见“宫观官”。官名。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建玉清昭应宫,始设宫观使,以前任宰相或现任宰相充任;另外还有提点、主管、判官、都监等官,用来安置闲散官员,没有职事。见宋代王栐《燕翼贻谋录·说郛九六》、《文献通考
辽金元时期称北方被征服的各族人组成的军兵为乣军。辽代始置,按隶属关系分,有遥辇乣、各官分乣、各部族乣、十二行乣、群牧二乣及黄皮室乣、咸州乣等七种,设详稳,都监、将军、小将军等官。统属于节度使,以游防镇
文书名。① 军中文书统称。凡征召、罪责、晓慰等皆用之。② 朝廷有大征讨,为申明出师之名,晓谕将士奋力诛讨而颁布的文告。
见“印造交钞库”。
1、封地为邑的受封女子称邑君。《后汉书·董卓传》:“其子孙虽在髫龀,男皆封侯,女为邑君。”2、邑令的别称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:“四夷国王,率众王,归义侯,邑君,邑长,皆有丞,比郡、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