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匦使院

匦使院

官署名。唐武则天为了告密的需要,于垂拱二年(公元686年)接受鱼保宗的请求,置匦四只,共为一室,列于庙堂,分四门以受四方所上之书。“匦”以铜铸成,是投放上书的匣子,四匦分别涂以象征方位的颜色。东面的涂以青色,叫“延恩”匦,事关养民劝农者投之;南面的涂以红色,叫“招谏”匦,论时政得失者投之;西面的涂以白色,叫“申冤”匦,陈诉冤屈者投之;北面的涂以黑色,叫“通玄”匦,告天文密策者投之。后因铜匦规制太大,分四门投书,不便往来,于是合为一匦,四面仍饰以四色。因为铜匦的设置,名义上是广开言路的一种措施,因而以谏议大夫、补阙、拾遗一人为知匦使,侍御使一人为理匦使,共掌其事;后来也曾命中书门下择正直清白官一人知匦,以给事中、中书舍人为理匦使。其办公处所称为匦使院,知匦使专知受状,每日所有投书,至暮并进于上。事关紧要者当时处断,一般情况则出付中书及理匦使据状申奏。为了防止伪滥,匿名状需先具本由知匦使检查,发现诈伪,则不予受理。如元和六年(公元811年),李涉为巴结宦官投匦疏论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不当外斥为淮南监军,谏议大夫知匦使孔戣览其副章即不予受理。开成三年(公元838年)知匦使李中敏以为检验副封非所以开言路理冤屈,乃奏罢验副封之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校勘

    官名。宋朝史馆置,掌校勘新编史籍。官名。宋史馆与崇文院均置,掌校勘典籍,以京朝官、幕职官及选人中选任。

  • 归司官

    官场用语。宋朝诸司吏人出官后,任官期满,复归司任吏职差遣,称归司官。宋制,诸司吏人任职期满得依法出职升为低级官员。出职吏人在任官期满后有的仍继续回归本司担任吏职,称为归司官。

  • 厩牧署令丞

    官名。北齐于太子仆寺置厩牧署,有令及丞,又别有车舆局丞。隋唐沿置,唐制设令一人,从八品下;丞二人,从九品下;掌车马、闲厩、牧畜之事。下设典乘、牧长、翼驭、驾士、兽医。

  • 候吏

    官名。又称“候人”。春秋战国置。掌迎送宾客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 “臣居齐,荐三人,一人得近王,一人为县令,一人为候吏。及臣得罪,近王者不见臣,县令者迎臣执缚,候吏者追臣至境上,不及而止。”官名,

  • 临时执政府军务厅

    北洋政府时期临时执政府的内部机构。相当于总统府的军事厅,掌参议军事。职官设置不详。

  • 崇文馆学士

    官名。唐朝太子左春坊崇文馆长官,无常员,掌经籍图书,教授学生,无其人则庶子领馆事;肃宗乾元(758—760)初以宰相为之,总馆事。官名。唐与辽置,见“崇文馆”。

  • 云州宣谕招抚使

    官名。又称云州管内宣谕招抚使。辽圣宗统和四年 (986) 以节度使韩毗哥、翰林学士邢抱朴充任,抚慰山西州县。

  • 清商署令

    官名,南朝梁置,为清商署主官,掌清商乐。见《通典·职官七·太常卿》。

  • 二千石长吏

    指郡守、刺史和县令、县长、县丞、县尉。汉朝郡守的官俸为二千石,故俗称其为二千石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郡守,秦官,掌治其郡,秩二千石。”也指刺史。《后汉书·百官五·州郡》:“外十二州,每州刺史一人

  • 秘阁校理

    官名。北宋太宗端拱元年(988)置,以京朝官充任,与直秘阁通掌阁事。其后,或用为外官贴职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。哲宗元祐元年(1086)复置,为贴职最末一等。官名。宋淳化元年(公元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