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北枢密院

北枢密院

官署名。辽朝置。亦称“契丹枢密院”,简称“北院”。始置于世宗大同元年(947)。初掌契丹及部族事务,后逐渐成为辽朝政治中心,为辽最高执政官衙。主要管理契丹及其他部族军、政事务。长官为北院枢密使,下设知北院枢密使事、知密枢院事、北院枢密副使、知北院枢密副使事、同知北院枢密使事、签书北枢密院事等官; 办事官员又有承旨、林牙、贴黄、头子、敞史、郎君、通事、掾史等。下设北枢密院中丞司,纠察百官,有点检中丞司事、总知中丞司事、左、右中丞、同知中丞司事、侍御等官。任职北枢密院者,契丹人居多,但也有部分汉人曾身居北院要职。


官署名,辽朝置。北枢密院视汉官的兵部,掌兵机、武铨、群牧之政,凡契丹军马皆掌之。其官有枢密使、知北院枢密使事、北院枢密副使、知枢密院事、北院枢密副使、知北院枢密副使事等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一》,参看“北院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司法参军

    官名。即“司法参军事”。官名。掌鞠狱丽法、督盗贼、知脏贿没收。唐置,在府为法曹参军,在州为司法参军,在县为司法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四》。

  • 通儧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朝上职官。永安建制始设。分左、右,左单右双,各八人,共十六人。称如左一通儧、右二通儧等。职同检点。主天王视朝时出入言语。

  • 右曹掾史

    泛指右曹的高级官吏,如主簿、督邮、五官掾、功曹等主管内外事务的官吏。《汉书·朱博传》:“齐郡舒缓养名,博新视事,右曹掾史皆移病卧。”

  • 燕京留守司

    即“南京留守司”。

  • 司关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地官之属有司关上士二人,中士四人,掌关门的禁令及征收关税。北周地官府司门下大夫所属有司关中士,正二命;司关下士,正一命。所掌与《周礼》的司关同。

  • 少师

    官名。④ 与少傅、少保并称三少或三孤,居其首位。相传西周已置,辅助太师、太傅、太保辅弼君王。《尚书·周官》: “少师、少傅、少保,曰三孤。”后不置。北周复置三孤官,与三公(太师、太傅、太保)并为大臣加

  • 典瑞院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掌宝玺、金银符牌。世祖中统元年(1260),始置符宝郎二员。至元十六年(1279),立符宝局,给六品印。十七年,升正五品。十八年,改典瑞监,秩正三品。成宗大德十一年(1307),升典瑞

  • 北盐厅厅长

    官名。清末盐政院北盐厅长官。宣统三年 (1911) 八月设,掌北盐厅事。十一月裁。

  • 次将

    官名。指位次于主将者。《汉书·高祖纪》:“乃以宋义为上将,项羽为次将,范增为末将。”将军名号,秦朝末年楚置,位低于上将,高于末将,掌征伐。《汉书·陈胜项籍传》:“王召宋义与计事而说之,因以为上将军;羽

  • 京削

    宋朝官文书名。又称改官举状、京状。即高、中级官员向朝廷推荐选人磨勘改为京官的奏状。每年或分上、下半年依名额荐举,一个名额称一“京削”。宋代高中级官员向朝廷荐举选人,经过磨勘改为京官的一种奏状。又称改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