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部左侍郎
官名。明太祖洪武十三年 (1380) 置兵部左、右侍郎各一员,正三品,为兵部副长官,协掌部务。时罢中书省,六部直达皇帝,分掌政务,故其职甚重。清朝顺治元年 (1644) 改兵部左、右参政为左、右侍郎,满、汉军员正二品,汉员正三品,顺治十六年改皆正三品,康熙六年 (1677) 复旧制,九年复改皆正三品,雍正八年 (1730) 皆升正二品。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各减一员,宣统三年 (1911)废。
官名。明太祖洪武十三年 (1380) 置兵部左、右侍郎各一员,正三品,为兵部副长官,协掌部务。时罢中书省,六部直达皇帝,分掌政务,故其职甚重。清朝顺治元年 (1644) 改兵部左、右参政为左、右侍郎,满、汉军员正二品,汉员正三品,顺治十六年改皆正三品,康熙六年 (1677) 复旧制,九年复改皆正三品,雍正八年 (1730) 皆升正二品。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各减一员,宣统三年 (1911)废。
科举制科之一。唐宋设置, 属于不遇类科目。唐于建中元年(公元780年)诏举,张绅等三人及第。宋于仁宗时诏举。
官名。见“司驭寺”。
官名。三国吴置。为皇帝身边的亲信,多被派出执行使命。官名。三国时孙吴设此官,负责监视吏民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三嗣主传·孙休传》:“是岁使察战到交阯调孔爵、大豬。”裴松之注:“察战,吴官名号,今扬州有察战
官名。清乾隆三十年(公元1765年)置和阗副都统,四十二年(公元1777年)改为办事大臣兼领队事务。管理和阗回城事务。初隶叶尔羌办事大臣,嘉庆二年(公元1797年)始分立。属官有章京、笔帖式等。
官名。西域乌垒等国置,员一人,佩汉王朝印绶。官名,西汉时西域乌垒置,掌城防等军事。《汉书·西域传·乌垒》:“乌垒,户百一十,口千二百,胜兵三百人。城都尉、译长各一人。”
官名。辽、金、元设置,为警巡院的主官,见“警巡院”。
官名。渤海国官,置一人,总政省堂事,居左、右相上。
官名。即栽接使。参见内园使。官名。五代后梁置,见“内园使”。
官署名。清末度支部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掌核国库出入款项、各省报解京饷各项经费、收放颜缎两库物料,核议苏杭两省织造奏销,盘查银缎颜三库。置郎中三人,员外郎四人,主事三人。官署名。民国初
官名。隋朝置,为太子典书坊长官,员二人,正四品。唐高宗龙朔二年 (662) 改典书坊为右春坊,右庶子为右中护。咸亨元年 (670) 复旧。睿宗景云二年 (711) 再改典书坊为右春坊,以其比中书令,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