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兰台令史

兰台令史

官名。东汉始置,隶御史中丞。掌书奏及印工文书,兼校定宫廷藏书文字,秩六百石。班固曾任其官,受诏撰史。魏、晋、南朝沿置,掌监察刑狱文书,班次侍御史。魏、晋、宋六品。《隋书·刑法志》: (南朝陈)“御史中丞、侍御史、兰台令史亲行京师诸狱及冶署,理察囚徒冤枉。”


官名,汉置,六人,俸六百石,掌书劾奏及印工文书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三》、《后汉书·班固传》,参看“兰台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身言书判

    官场用语。唐、宋考察选人的标准。即身材相貌、言词谈吐、书写文字、撰写判词。唐制,身须体貌丰伟,言须言辞辩正,书须楷法遒美,判须文理优长。先集而试之,观其书、判,吏部侍郎出题,试判两道,定等第以收其俊乂

  • 礼部仪部

    官署名。明洪武二十二年 (1389) 改礼部四属部之一的总部而置。事礼仪、宗室分封、贡举、学校之事,设郎中一人,正五品,员外郎一人,从五品,主事一人,正六品。二十九年改名仪制清吏司。参见“礼部总部”。

  • 万亿库

    见“都提举万亿宝源库”。

  • 大予乐令丞

    官名。西汉太常的属官有太乐令及丞,东汉改称大予乐令丞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本注:“掌伎乐。凡国祭祀,请奏乐,及大飨用乐,掌其陈序。”据《汉官》所载,有“吏员二十五人,乐人、八佾舞三百八十人。”

  • 三大户

    即“耆长”。

  • 刑部左侍郎

    官名。明清置,详见“刑部侍郎”。

  • 民政长

    官名。民国初于各省置都督,统辖一省军民之事。后来实行军民分治,都督专管军务,另置民政长管理民政。民国二年改称巡按使。官名。北洋政府置,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各省行政长官名称尚未划一,临时政府北迁后

  • 从品

    官职等级制度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始置。《魏书·官氏志》: “前世职次皆无从品,魏氏始置之,亦一代之别制也。”指在第一品至第九品之外,又置从一品至从九品九个等级,合共十八个等级。从一品排在第

  • 祠祀令丞

    官名。西汉太常所属有太祝令及丞,景帝中六年(公元前144年)更名太祝令丞为祠祀令丞,武帝太初元年(公元前104年)又更名为庙祀。东汉少府所属有祠祀令及丞,以宦者为之。秩六百石,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三》本注

  • 申诫

    官吏降罚方式之一。北洋政府于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规定, 文官惩戒的第四种为申诫,由所属长官执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