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光禄大夫

光禄大夫

官名。西汉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,改中大夫置,属光禄勋,秩比二千石。掌论议,在大夫中地位最为尊显, 武帝时霍光、 金日䃅皆曾任此职。西汉晚期,多作为贵戚重臣的加官。无员限。东汉时,因权臣不复冠此号,渐成闲散之职,虽仍掌顾问应对,但多用以拜假赗赠之使,及监护诸国嗣丧事。三国魏以后,地位提高,不再作为使命之官,三公等大臣告老后,就家拜此职,也作为在朝显职的加官,以示优崇,亦常用作卒后赠官。三品。齐王芳正始元年(240),增置左、右光禄大夫,位在其上。晋以后,诸公告老不再加此职,但仍授予其它年老有病的致仕官员。无具体职掌。三品。凡假银章青绶者,称为银青光禄大夫,或迳称光禄大夫,而注明假银章青绶。加金章紫绶者,后称金紫光禄大夫,以资区别。与诸卿同秩中二千石,食奉日三斛。晋武帝太康二年(281),始给春赐绢五十匹,秋绢百匹,绵百斤。晋惠帝元康元年(291),始给菜田六顷,田驺六人,置主簿、功曹史、门亭长、门下书佐各一员,如加兵则同三品将军。魏、晋时因位在诸卿上,不复属光禄勋,南朝时仍以之属光禄勋。十六国汉、后赵又置上光禄大夫,后赵还设中光禄大夫,位皆在左、右光禄大夫上。南朝宋三品,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十三班,陈改为三品、秩中二千石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二品中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改三品。北齐三品。隋初未置,炀帝大业三年(607)加置,位在左、右光禄大夫上,为文散官之首,从一品。唐初,光禄大夫犹分左、右,太宗贞观(627—649)后唯设光禄大夫、金紫光禄大夫、银青光禄大夫,从二品。作为加官者无俸禄,衣服依本品,不预朝会。北宋初为从二品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定为正三品新寄禄官,在银青光禄大夫下,取代旧寄禄官的尚书左、右丞。哲宗元祐三年(1088),分为左、右两阶、徽宗大观二年(1108),以右银青光禄大夫为光禄大夫。西夏为文阶官。金、元皆为文散官,在金紫光禄大夫下,金从二品上,元从一品。明朝为文、武从一品升授散官。清初,文、武正从一品皆以此为封赠,乾隆三十二年(1767),仅作为文职正一品之封赠。


官名,汉置,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中大夫为光禄大夫,俸比二千石,掌论议。东汉光禄大夫,也俸比二千石,掌顾问应对,无常事,唯诏令所使。诸国嗣之丧,光禄大夫掌吊,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魏、晋也置,有的为职事官,有的为加官。其后刘宋、南齐、北魏皆设此官。唐朝光禄大夫为散官;宋沿唐制,金、元也置;清朝用为封赠官号。参看“光禄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护菀使者

    官名。西汉置。《汉书·谷永传》:“音犹不平,荐永为护菀使者。”官名,西汉置,掌护菀。《汉书·谷永传》:“音犹不平,荐永为护菀使者。”菀,通苑。

  • 司仓参军

    官名。即“司仓参军事”。官名。也称司仓参军事,唐代州设此官,掌租调、公廨、仓库等仓谷事物。唐制,在卫府称仓曹参军,在州称司仓参军,在县为司仓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上、下》、参看“仓曹”条。

  • 护军司徒

    官名。辽代设此官,为护军司长官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二·护军司》。武官名。辽置,属“护军司”。

  • 叙复

    官制用语。宋朝官员罢官、责降、追停、停职者,遇赦恩得以恢复官职,收叙任用,称叙复。宋代铨选制度中的一项规定,官员在任被责降官、罢官或停职,遇恩赦可以恢复原有的官资, 拟注任用。

  • 左陶

    官署名。战国燕置。主管陶器制作。战国燕国陶文有此官。

  • 内监

    南北朝对殿中监、内殿中监近侍小臣之称。唐朝置内侍监,以宦官充任,后遂成为宦官的代称。1、宦官、太监。唐代置内侍监,明代有内官监,均由宦官主之,故云内监。唐王建《宫词》:“圣人生日明朝是,私地先须属内监

  • 观察使司

    官署名。辽在一些州设,总领一州政事。主要为高、武安、利、益、宁、归、宁江、永、静等州。濮、易、泰、沈、应、蔚等州也曾设置。观察使州低于节度使州。

  • 掌墐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墐,是路冢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有蜡氏下士四人,掌理埋葬尸体等事。北周仿《周礼》之制置掌墐中士,正二命;掌墐下士,正一命。属秋官府布宪中大夫。

  • 帝喾

    帝喾部落的首领称号。帝喾部落也是夷人的一个分支,与颛顼部落有近亲关系,其地在辛。帝喾后来继承颛顼为东夷部落集团首领,号高辛氏,其活动中心在亳,为今河南省伊师县地。传说他有四妻四子:姜嫄生弃,为周族的祖

  • 左右贤王

    匈奴国君单于手下大臣地位最高的是左贤王,左贤王为单于副储,单于死后其即为单于。左贤王最名贵,其次是左谷蠡王,再其次是右贤王,再后是右谷蠡王、左右日逐王、左右温禺鞮王、左右渐将王等。各掌其部(国)。见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