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兀良哈三卫指挥使司

兀良哈三卫指挥使司

官署名,亦为政区名。明洪武三年 (公元1370年)元顺帝死于应昌,其继承者仍称大元皇帝,史称北元。其时散居在今西辽河、老哈河边及其以北的是兀良哈各部,其地为纳哈出领地。洪武二十(公元1387年)纳哈出归降,次年元辽王、宁王等亦归降,洪武二十二年(公元1389年)遂于纳哈出领地内设兀良哈三卫:泰宁卫,在今洮安县附近,为元末台州千户所故地,封元宗室辽王阿礼失里为该卫指挥使;福余卫,在今齐齐哈尔市附近,为元末灰亦儿千户所故地,封惠宁王海撒男达奚为该卫指挥同知;朵颜卫,在今洮儿河上游,为元末兀良哈千户所故地,封朵颜元帅脱鲁忽察儿为该卫指挥同知。兀良哈三卫隶属于明代宁王所统辖的大宁都司。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时,兀良哈三卫曾为其效力,成祖即位后迁封宁王于江西,迁大宁都司于保定,将大宁卫的土地赐给兀良哈三卫以作报酬,并封兀良哈各部大小酋长为都督、指挥、千户、百户等官,每年供给他们耕牛、农具、种子、布帛、酒食等。奴儿干都司成立后,兀良哈三卫改隶于该都司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特简

    见“特授”。明清任用官员方式之一。由皇帝直接选用。如明制,大学士与吏部尚书的任用,由皇帝以特旨任命之。

  • 承信校尉

    散官名号。金始置为武散官,以授正七品上武官。元朝沿置,改武官正六品,敕授。明朝为武官正六品,升授。官名。金、元、明都设此官,武职。金朝承信校尉为武阶官正七品,元明为正六品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·武散官》。

  • 校正

    官名。春秋时晋、宋等国置。掌马政的长官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八年》: “晋悼公即位于朝,始命百官”,“弁纠御戎,校正属焉,使训诸御知义。”杜预注: “校正,主马官。”官名。春秋时设有此官,掌牧马。《左传·成

  • 散端

    唐朝御史台诸侍御史,除年长资深者一人主日常事务号为杂端外,余者呼为散端。

  • 朝内提报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。为天朝典官,主管传递文件。额设正副提报各一人,官阶为职同总制。

  • 旗手卫冠军使

    官名。清制以旗手卫隶銮仪卫,有掌印冠军使一人为主官,下设左右二司,分掌陈设卤簿、乐器及午门司钟神武门钟鼓楼更值之事。

  • 太子司藏署

    官署名。北齐设,属太子家令寺。置令、丞为长贰,掌东宫库藏财货出纳、营缮诸事。隋、唐沿置。

  • 率义中郎将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五品下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载。

  • 官名。殷朝始置。西周至战国沿置。指保母、保傅等养育、傅教太子、国君的官员。三国魏王国官属有保,品第六。官名。(1) 《尚书·君奭》:“在太甲,时则有若保衡。”“保衡”就是“阿衡”,“保”就是“阿”。《

  • 大都城门尉

    官名。设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(1283),初以四怯薛八刺哈赤充任,于大都十一门各设二员,秩正六品,下辖副尉一员。掌门禁。后以六卫亲军参充门尉。武官名。元置,属大都留守司,秩正六品。尉二人副尉一人,掌门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