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假钺

假钺

东汉末、三国时期帝王特赐给大臣的一种待遇。受此号者拥有生杀大权。钺是一种专用于帝王仪仗的斧状兵器。《后汉书·献帝纪》:“董卓自为太尉,加��钺、 虎贲。”李贤注:“加��钺者, 得专杀也。”《三国志·夏侯尚传》:魏文帝黄初三年 (222),尚“假钺,进为牧”。


赐号名,钺是一种斧状兵器,专用于皇帝仪仗,如大臣得“假钺”赐号,此大臣则有生杀大权。《后汉书·孝献帝纪》:“董卓自为太尉,加鈇钺、虎贲。”注:“《礼记》曰:‘诸侯赐鈇钺然后专杀’。《苍颉篇》曰:‘鈇,斧也。’加鈇钺者,得专杀也。”《三国志·魏书·夏侯尚传》:“(黄初三年,尚)益封六百户,并前千九百户,假钺,进为牧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典客参军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属典客监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九品中。后罢。

  • 西市丞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司州西市署次官。

  • 内宣徽南院使

    女官名。宋太宗时,于内省(后改尚书内省)置,以尚宫、大监充任。

  • 法王

    本为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。元、明两朝为中央王朝授予喇嘛教主的封号。元世祖曾封八思巴为大宝法王,明成祖亦封昆泽思巴为大乘法王。然皆一时荣典,非常制。

  • 大行治礼丞

    官名。西汉大鸿胪所属大行令属吏。《汉书·平当传》: “当少为大行治礼丞,功次补大鸿胪文学。”官名,为大行令之副,掌治礼郎行宾仪。如接待少数民族的使臣、皇子封王、诸王入朝、郊庙祭祀等掌礼仪赞导等。见《汉

  • 陆军部副官

    官名。清末陆军部之职官。宣统二年(1910) 设,俱以正参领 (正三品) 以次军官充之,共四员。供大臣、副大臣差遣及传达命令。

  • 北衙门

    清朝“步军统领衙门”之俗称。

  • 请旨

   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。乃官缺补授方法之一。指官缺不入月选,由军机处等衙门请旨而授官之例。运使皆请授,道府亦有请授者。凡请授,由军机处奏请,以俸深道十人、知府十人进单请旨特授; 由吏部奏请,则以在部候补之

  • 通政院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秩从二品。世祖至元十三年(1276),由诸站都统领使司改立,掌驿传。十四年,分置大都、上都两院。武宗至大四年(1311)罢,事归兵部。同年复立,只掌蒙古驿站。仁宗延祐七年(1320),

  • 右虎贲倅长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夏官府右武伯中大夫右虎贲率上士属官,正一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