候长
官名。汉朝边塞每百里置有候官,候官下分若干部,以候长主之,领亭燧若干,以此形成障候,障尉、候长、亭燧长构成的边防候望系统。候长西汉秩比二百石。王莽时改为百石,东汉又减为比百石。
官名,汉朝边郡置候官,候官中有候、候吏、候长、斥候、亭燧等。候官百里一置,候官下设若干部,部的长官称候长,下辖若干亭燧。掌侦察候望敌情。见居延、敦煌《汉简》。
官名。汉朝边塞每百里置有候官,候官下分若干部,以候长主之,领亭燧若干,以此形成障候,障尉、候长、亭燧长构成的边防候望系统。候长西汉秩比二百石。王莽时改为百石,东汉又减为比百石。
官名,汉朝边郡置候官,候官中有候、候吏、候长、斥候、亭燧等。候官百里一置,候官下设若干部,部的长官称候长,下辖若干亭燧。掌侦察候望敌情。见居延、敦煌《汉简》。
官名或官署名统称。汉朝、两晋及南北朝时期指刺史、侍御史及尚书左、右丞等有监察权的官员。《后汉书·左雄传》:“监司项背相望,与同疾疢,见非不举,闻恶不察。”宋朝诸路转运使司、提点刑狱司、提举常平司有监察
官名。北魏置,在宫内讲授经书。《魏书·李灵传》:“灵以学优温谨, 选授高宗经。 后加建威将军、中散、内博士,赐爵高邑子。”
国立学校名。隋朝国子寺置,设博士二员、助教二员,教授书法,文帝开皇十三年(593)罢。唐太宗贞观二年(628)复置,隶国子监,置博士二员、助教一员,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为生者,以石经、《说文》、《字林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置,详见“前侍中士”。
官署名。南京临时政府设置,见“参谋本部”。
官名。国子监四门学置,唐朝有四员,掌佐博士、助教之职。官名,唐置,属国子监四门学,掌佐博士教授文武七品以上官员及侯、伯、子、男之子为学生者。共四人。见旧唐书·职官三·国子监》。
命妇名号。明、清置。以封正、从五品官员之母。
官名。三国魏明帝太和 (227—233) 中置,隶中书省,协助著作郎修撰国史及起居注。“佐郎职知博采,正郎资以草传。” (《史通·史官建置》)初置一人,后增为三人,七品。西晋惠帝元康二年(292),改
辽朝宫中杂役名。属北面官著帐户司承应小底局,掌宫中皇帝、太后、太妃皇后、太子盥洗侍候之事。例由著帐户充任。
官署名。清末各省提学使司所属六科之一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掌编译、审查本省各学堂教课书、参考书,翻译本署往来公文书牍,并管理图书馆、博物馆等事务。置科长一人、副长一人。海关工务部的一科。见“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