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侍讲学士

侍讲学士

官名。唐玄宗时于集贤院置,以五品以上官员充任,掌质史籍疑义。宋真宗咸平二年(999),置翰林侍讲学士,多以台谏官、宫观官兼充,秩正七品。金朝沿置,一人,从三品。元朝于翰林国史院置,二人,从二品,蒙古翰林院亦置二人,集贤院置二人,从二品。位次于侍读学士,与侍读学士共掌文翰之事,以备皇帝顾问。元末朱元璋于吴元年 (1367)年置为翰林院学士之一,初正四品。洪武十八年(1385) 改从五品,二人,位亦在侍读学士下。建文(1399—1402)中改为文学博士。成祖即位后,复旧制。掌制诰、史册、文翰之事,备皇帝顾问。凡经筵日讲,纂修实录、玉牒、史志等,则为总裁,并参与集议政事、典礼。凡皇帝赴太学及郊祀等仪典中,位在四品京卿之上,以示尊崇。成化 (1465—1487) 以后,礼部、吏部侍郎凡出身翰林者,兼任侍讲学士。东宫官属中庶子、谕德、中充、赞善、洗马等亦多有兼任者。清朝沿明制。


官名,掌给皇帝讲授经史等书。唐宋元明清皆置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集贤殿书院》、《宋史·职官二·翰林侍讲学士》、《元史·百官三·翰林兼国史院》、《明史·职官二·翰林院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二·翰林院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辅义都尉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中孙权置。以顾徽任此职,出使曹操。三国吴孙权赤乌(238—251)中置为东宫官。见《三国志·顾雍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、《钟离牧传》。官名,三国吴置,本为领兵武官

  • 阿喇哈额哲库哈番

    满语官名。汉译为“委署主事”。

  • 路軨

    官名,秦汉皆置,属太仆,有令、有丞掌乘舆路车、小马车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太仆》。

  • 少近官

    官名,秦置,为近侍小臣的泛称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二世曰:‘善’。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,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。”注:“《索隐》:少,小也。近,近侍之臣。三郎谓中郎、外郎、散郎。”

  • 抱儒素之业科

    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 属于儒学类科目。永昌元年(公元689年)诏举,李文愿及第。

  • 都大提举汴河堤岸司

    见“汴河堤岸司”。

  • 阿里哈笔帖黑大

    满语官名。汉译为“大学士”。

  • 监理官

    官名。清朝末年设清理财政处,各省清理财政正监理官二十人、副监理官二十四人。正监理官给三四品卿衔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六·清理财政处》。官名。为北洋政府财政部派驻中国银行的监察人员。见“中国银行”。

  • 庶僚

    庶僚,也写作庶寮,犹言“众官”。《后汉书·刘恺传》:“考功量才,以序庶僚。”

  • 海军部海政司

    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 以司长为主官, 下设设计、测绘、警备、海事四科,分理本司事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