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使君

使君

① 奉命出使者尊称。② 汉朝对州刺史之尊称。三国、晋朝沿用。用以对州郡长官之尊称。《三国志· 蜀志· 先主传》: “曹公从容谓先主曰: ‘今天下英雄,惟使君与操耳’。”按刘备时为豫州牧。后世因之。


1、对使臣或巡行所部的州刺史之尊称。《汉书·寇恂传》:“恂初为郡功曹,太守耿况甚重之。”“更始立,使使者徇郡国,曰先降者复爵位。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,况上印绶,使者纳之,一宿无还意。恂勒兵入见使者,就请之,使者不与,曰:‘天王使者,功曹欲胁之邪?’恂曰:‘非敢胁使君,窃伤计之不祥也。今天下初定,国信未宣,使君建节衔命,以临四方……为使君计,莫若复之以安百姓。’”《后汉书·郭伋传》:“伋为并州牧……始至行部,到西河美稷,有儿童数百,各骑竹马,道次迎拜。伋问‘儿曹何自远来’对曰:‘闻使君到,喜,故来奉迎。’伋辞谢之。及事讫,诸儿复送至郭外,问‘使君何日当还’。伋谓别驾从事,计日告之。”

2、对州郡长官的尊称。《后汉书·第五伦传》附第五种传:“吾方今追使君,庶免其难。”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:“曹公从容谓先主曰:今天下英雄,唯使君与操耳。”当时先主刘备为豫州牧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鲂传》:“愿明使君少垂详察,忖度其言。”《玉台新咏·日出东南隅行》:“使君从南来,五马立踟蹰。”

3、唐宋人对节度使、观察使的尊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移注

    宋代官员注授差遣的方法之一。在任职官任职期满或够一定期限移授其它差遣,称为移注。

  • 大计

    官制用语。考核官吏政绩的制度。周朝每三年进行一次。依据考核成果或赏或罚。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: “三岁,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。”明孝宗弘治(1488—1505)中定大计之法督考之。地方官三年一朝,于

  • 雕工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《考工记》说:“刮摩之工,玉楖雕矢磐。”北周置雕工中士,正二命;雕工下士,正一命。掌刮摩雕琢的工艺,属冬官府司金中大夫。

  • 比吏食奉

    汉朝官秩以外的俸禄等级名。《后汉书·百官四·执金吾》:“缇骑二百人。本注曰:无秩,比吏食奉。”吏食奉(俸)即《后汉书·百官五·百官受奉(俸)例》中的“斗食奉(俸)”,该俸级之吏员,月谷十一石。

  • 十二博士

    指西汉教授《五经》的十二位博士(学官)。教授《易》的有施雠、孟喜、梁丘贺、京房;教授《书》的有欧阳、大夏侯、小夏侯;教授《诗》的齐、鲁、韩;教授《礼》的后苍;教授《春秋》的讲公羊传、谷梁传。共十二位博

  • 总检察厅厅丞

    官名。清末总检察厅长官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)设。一人,从三品,请简。职司大理院刑民案件检察事务,调度司法警察官吏,并监督以下各检察厅。官名。清末设置,为总检察厅的长官。见“总检察厅”。

  • 阁抄

    清朝政府所发行的公报。凡朝廷示谕京外大臣一切应办之事,以及用人行政并使天下人共知之事,均以公报形式公布于众。所载内容均由内阁抄发而来,故名。又称“邸抄”。后将所抄内容交报局刊印通行,故又称“京报”。

  • 掌罪隶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有罪隶一百二十人,掌管盗贼之家没入为奴者,以供官府役使。北周依《周礼》置掌罪隶中士,正二命;掌罪隶下士,正一命。掌役使罪隶(北周往往简取死罪犯,酿造毒药,责其每年供进),属秋官府

  • 国防部第六厅

    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直属于参谋总长,掌管军事科学方面的研究业务。设厅长一人,中将级;副厅长一人,少将级。厅内分设三处,处下设科。处长为少将级,副处长为少将或上校级,科长为上校级。

  • 储贰

    太子的称谓。《晋书·成都王颖传》:“皇太子,国之储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