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作坊使

作坊使

官名。五代始置。宋初因之。太祖开宝九年 (976),分置南、北作坊使。属西班诸司使,多不领本职,仅为武臣迁转之阶。真宗咸平元年 (998),定为同六品。神宗熙宁三年(1070),改为东、西作坊使。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改正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 (1112) 重定武臣阶官名,改武显大夫。


官名。唐有作坊,五代置作坊使,为作坊的监官。宋沿置,开宝九年(公元976年)分为两北两使,熙宁三年(公元1070年)复改称东、西两使,属西班诸司使,通常无职掌,仅为武臣迁转之阶。政和二年(公元1112年)改称武显大夫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刑狱贼曹

    官署名。东晋末刘裕丞相府分贼曹而置,掌盗贼刑狱,后成为公府、将军府属曹,长官为参军。南朝沿置。北魏公府、诸州府,北齐三师、二大、三公府、诸州府亦置,长官为参军事。常简称为“刑狱”。参见“贼曹”。

  • 三师

    ①太师、太傅、太保合称。北魏始有此称,位上公,居二大、三公上。名为辅导天子之官,位极尊而无具体职掌。北齐因之,后主时为激赏人心,增员而授,不可胜数。北周改称三公。隋、唐仍称三师,为赠予德高望重元老大臣

  • 业全

    西夏官位。西夏语音“尼责我”,中书位之一。

  • 师伺

    军中杂职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每师帅四人,官阶为职同两司马,掌侍应杂务。

  • 广教总管府

    官署名。元文宗至顺二年(1331)置,全国共设十六处,分掌各地僧尼事务。秩正三品,以达鲁花赤、总管、同知为正、副长官,其中总管由僧人担任,其余由宣政院选任。惠宗元统二年(1334)罢。官署名。元至元二

  • 循资

    选举制度,即选人依资序叙迁。唐玄宗开元十八年(730),侍中裴光庭以选人猥众,有出身二十余年而不获禄者,乃作循资格,无论贤与不肖,一概据资考配拟。凡官罢,满若干选而后集,各有差等,官卑选多,官高选少,

  • 鞮译

    翻译官。《文选》南齐王元长(融)《曲水诗序》:“匦牍相寻,鞮译无旷。”

  • 长流贼曹参军

    官名。长流贼曹长官。常省称为“长流参军”。官名。见“公府长流曹”。

  • 行头

    官名。春秋时吴国置。吴国军制百人为行,行的长官称行头。《国语·吴语》: “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、百行,行头皆官师。”

  • 质任

    即“质子”、“任子”,三国时始连称。《三国志·卫��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书》: “时关西诸将, 外虽怀附,内未可信,司隶校卫钟繇求以三千兵入关,外托讨张鲁,内以胁取质任。”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