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同四译馆稽查大臣
官名。清朝会同四译馆之最高长官。乾隆 (1736—1795) 时设,满洲大臣二人,於六部及都察院、通政司、大理寺等部衙衙门内奏请钦派。统摄馆事。光绪二十九年 (1903) 裁。
官名。清朝会同四译馆之最高长官。乾隆 (1736—1795) 时设,满洲大臣二人,於六部及都察院、通政司、大理寺等部衙衙门内奏请钦派。统摄馆事。光绪二十九年 (1903) 裁。
官名,东汉置,为郡县佐吏,位在水曹掾下,掌水利工程等事。魏晋沿置。
官署名。辽朝南面边防官有易州飞狐招安使司,圣宗统和二十三年(1005)改安抚使司。清朝于云南、四川、湖广等地设为土官衙署,属武职从五品衙门,以少数民族首领任安抚使,管理辖区政务及土兵之事,受地方督抚节
官名。辽朝设,为东京宰相府官员,在右相下。
官名。清置,见“王府参领”。
清代工部内部机构。掌理本部清文和汉文档案并兼管本部满官员的升补、差委之事。设清字堂主事满二人,笔帖式若干人。
官名。明清大理寺之职官。明朝于大理寺设左、右寺正各一人,分掌左、右二寺事务,秩正六品。清初沿置,各设满洲、汉军、汉各一人。乾隆十七年(1752)改为左、右寺丞。
·“右光禄大夫”的省称。
皇帝的省称,封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。《后汉书·皇后纪·明德马皇后》:“十五年,帝案地图,将封皇子……帝曰:我子岂宜与先帝子等乎……帝感悟之,夜起仿偟……帝数以试后。”(1) 传说中古代部落酋长或部落联盟
官名。 契丹置。 即扈从兵首领。 辽太祖阿保机即位前曾任此官,参预部族事。耶律神速也曾任此。
官署名,也是官名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将作少府》:“属官有石库、东园主章、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,又主章长丞。”注:“掌凡大木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