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兆牧
官名。唐都长安,初称京城,显庆二年(公元657年)称为西都,亦称西京,天宝元年(公元742年)定称西京;至德元载(公元756年)改称上都,次年改为中京; 上元二年(公元761年)又改为西京。其所在的政区,在隋为京兆郡,唐初改为雍州,开元元年(公元713年)改为京兆府。唐于雍州置牧,员额一人,秩从二品,以亲王充任,如太宗、中宗、睿宗为亲王时均曾任此官。一般均为遥领,政务由别驾(贞观末改为长史)处理。开元元年(公元713年)改雍州为京兆府时,置京兆牧,并改长史为京兆尹,实际执掌政务。
官名。唐都长安,初称京城,显庆二年(公元657年)称为西都,亦称西京,天宝元年(公元742年)定称西京;至德元载(公元756年)改称上都,次年改为中京; 上元二年(公元761年)又改为西京。其所在的政区,在隋为京兆郡,唐初改为雍州,开元元年(公元713年)改为京兆府。唐于雍州置牧,员额一人,秩从二品,以亲王充任,如太宗、中宗、睿宗为亲王时均曾任此官。一般均为遥领,政务由别驾(贞观末改为长史)处理。开元元年(公元713年)改雍州为京兆府时,置京兆牧,并改长史为京兆尹,实际执掌政务。
官名。北齐置。太子内坊长官,九品上。隋及唐初改为太子内坊典内,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(739) 复置,为太子内坊局长官,从五品下。
杂任职名。唐代置,中书省员额五十人,门下省员额五人,掌修补制敕之事。
官名。西周置。司虞属员。掌森林事务。一说即《周礼》之“林衡”。
签书枢密院事省称。
使职名。唐玄宗天宝五载(746)始以侍御史杨钊充任,掌京师百司炭薪供给。代宗永泰元年(765)以后常以京兆尹兼,代宗大历五年(770)停,德宗贞元十一年(795)又以户部侍郎裴延龄充京西木炭采造使,次
西夏封号。属上品官,与俱足封号同一等级。
官名,俸比三百石,掌值班宿卫,属虎贲中郎将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官名。东汉虎贲中郎将所属,秩比三百石,掌宿卫侍从。
官名。西晋分外兵郎置,为尚书省右外兵曹长官通称,亦称郎中,六品。属五兵尚书。东晋、南朝省并“外兵郎”。北魏复置,属七兵尚书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郎为从五品中,郎中五品上;二十三年皆称郎中,六
官署名。明成祖永乐五年 (1407) 始置,初属北京苑马寺,十八年随该寺并入太仆寺。掌蕃养马匹,以备军需。设监正一人,正九品,监副一人,从九品,录事一人。下辖水州、隆萃、大牧、遂宁四苑,苑设圉长一人,
官署名。南朝梁置,属东宫,掌经籍。设太子洗马、典经守舍人等官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