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兆牧
官名。唐都长安,初称京城,显庆二年(公元657年)称为西都,亦称西京,天宝元年(公元742年)定称西京;至德元载(公元756年)改称上都,次年改为中京; 上元二年(公元761年)又改为西京。其所在的政区,在隋为京兆郡,唐初改为雍州,开元元年(公元713年)改为京兆府。唐于雍州置牧,员额一人,秩从二品,以亲王充任,如太宗、中宗、睿宗为亲王时均曾任此官。一般均为遥领,政务由别驾(贞观末改为长史)处理。开元元年(公元713年)改雍州为京兆府时,置京兆牧,并改长史为京兆尹,实际执掌政务。
官名。唐都长安,初称京城,显庆二年(公元657年)称为西都,亦称西京,天宝元年(公元742年)定称西京;至德元载(公元756年)改称上都,次年改为中京; 上元二年(公元761年)又改为西京。其所在的政区,在隋为京兆郡,唐初改为雍州,开元元年(公元713年)改为京兆府。唐于雍州置牧,员额一人,秩从二品,以亲王充任,如太宗、中宗、睿宗为亲王时均曾任此官。一般均为遥领,政务由别驾(贞观末改为长史)处理。开元元年(公元713年)改雍州为京兆府时,置京兆牧,并改长史为京兆尹,实际执掌政务。
官名。清末度支部币制局长官。宣统二年(1910)设。一人,正三品,由本部左、右丞兼充。掌提挈全局事务。
官名。即太府少卿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,咸亨元年(670) 复名太府少卿。
满语官名。汉译为“委署领催”。
官名。元至元七年(公元1270年) 置,属客省。员额二人,后增至三十二人,掌奏事给使差遣之役。
官名,此为东城长和西城长的合称。西汉时西域于阗国置此二官,分别为东城长官和西城长官,各掌本城政令。见《汉书·西域传·于阗国》,参看“东城长”。
明清科举考试制度之一。明洪武四年(1371)首次举行。十七年颁为定制。清朝因之。每三年一次,在京师举行全国性考试。因试期多在春季三月,故又称“春闱”。又因由礼部主持考试,也称“礼闱”。每逢辰、戌、丑、
官署名。北齐置,属太子率更寺,掌巡逻禁卫。设令、丞为长贰。
郡和县的合称,郡和县都是地方行政单位,春秋时郡小于县,战国时郡大于县。郡的长官称郡守或郡太守,郡丞为副长官,郡尉(郡都尉)为佐,掌武事,主领地方兵卒。汉时郡守属吏有诸曹掾,分主各曹事。秦汉时县属郡,大
官名。清末资政院长官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)置。初为二人,由王公大臣内特简。宣统元年(1909)后仅一人。三年正式定为一人。掌总理全院事务,主持资政院会议,充任议长。官名。清末置,为资政院的长官。见
实业部直属机构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依照民国二十年(公元1931年)五月七日公布的《实业部专门委员会规则》,掌理全国实业及国民经济状况的调查,实业设计,实业法规与商约草案的研究,以及部长交议事项。设专门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