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二十九文散官

二十九文散官

官名合称。散官是与职事官相对说的,职事官有具体的职事,而散官则无任何职事;职事官的官名表示其所掌之职事,而散官之名,仅表示其官阶的高低。散官之制始于汉朝,其称始于隋朝。散官又分文散官和武散官,其级别的多少,有的朝代相同,有的不同。即使级别相同,其名称也不一定全都一样。唐朝的文散官名称是:从一品称开府仪同三司、正二品称特进、从二品称光禄大夫、正三品称金紫光禄大夫、从三品称银青光禄大夫、正四品上称正议大夫、正四品下称通议大夫、从四品上称太中大夫、从四品下称中大夫、正五品上称中散大夫、正五品下称朝议大夫、从五品上称朝请大夫、从五品下称朝散大夫、正六品上称朝议郎、正六品下称承议郎、从六品上称奉议郎、从六品下称通直郎、正七品上称朝请郎、正七品下称宣德郎、从七品上称朝散郎、从七品下称宣义郎、正八品上称给事郎、正八品下称征事郎、从八品上称承奉郎、从八品下称承务郎、正九品上称儒林郎、正九品下称登仕郎、从九品上称文林郎、从九品下称将仕郎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志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祝令

    官名。秦朝置,属奉常。西汉属太常 (奉常),有丞。景帝中元六年(前144)更名祠祀。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又名庙祀。东汉复称太祝令,秩六百石,有丞一人,职掌大祭祀时宣读祝文和迎神、送神等事宜。三国魏

  • 宰夫

    官名。周朝置。① 周王近侍。掌饮食膳羞。《仪礼·少牢馈食礼》:“宰夫以笾受啬黍,主人尝之,纳诸内。”郑玄注:“宰夫掌饮食之事者。”② 冢宰属官,掌百官征令。《仪礼· 大射》:“宰夫戒宰及司马。”郑玄注

  • 蚕官

    官名,汉置,蚕官令、蚕官丞,掌蚕事祭祀。《后汉书·志·礼仪上》:“是月,皇后帅公卿诸侯夫人蚕,祠先蚕,礼以少牢。”注:“(汉)置蚕官令、丞,诸天下官皆诣蚕室,与妇人从事,故旧有东西织室作治。”

  • 司武中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,司武上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 罢。

  • 桂坊

    官署名。即太子司经局、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罢隶左春坊,领崇贤馆,咸亨元年(670)复改司经局,仍隶左春坊。参见“司经局”。官署名。唐高宗龙朔三年改司经局为桂坊,以太子洗马为司经大夫,掌管经籍,

  • 福元营缮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秩正五品,隶隆禧总管府。文宗天历元年(1328),以南镇国寺怯怜口事产提举司改为崇恩福元提点所,三年,改为福元营缮司。置达鲁花赤、司令、大使、副使各一员。

  • 间补

   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。乃指每遇缺出,先补此班一人,再有缺出则补彼班一人之间相补用授官之例。候补之官分为多种班,如正途班、捐班等等,皆按顺序依次轮流间相补授。

  • 太乐署

    官署名。北齐太常寺置,掌诸乐及行礼节奏等事,有令、丞,兼领清商部丞。隋唐五代皆置,隋令二员、丞二员、乐师八员,炀帝大业三年 (607)改乐师为乐正,置十员; 唐朝令一员、丞一员,另有乐正,掌祭享钟律,

  • 閤门副使

    官名。宋初置东、西上閤门副使,为武臣阶官,属横班使臣,品秩视员外郎 (六品)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各置二人,从七品,为閤门司副长官。徽宗政和二年 (1112) 改武臣官名,更名左武、右

  • 公主

    帝王之女称号。周朝天子之女称王姬,战国以后,国君之女即称公主。历代沿之。一说天子之女下嫁时,天子不自主婚,而使三公主之,故称公主。汉朝规定,皇帝之女称公主,皇帝姊妹称长公主,皇帝之姑称大长公主。其封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