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

1、君主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主倡而臣和,主先而臣随。”

2、公卿大夫。《周礼·天官·太宰》:“主以利得民。”注:“主,谓公卿大夫。”

3、大夫之妻。《国语·晋语二》:“主孟啖我。”注:“大夫之妻称主,从夫称也。”

4、公主的简称。《史记·外戚世家·卫皇后》:“平阳主(公主)求诸良家子女十余人,饰置家。武帝祓霸上还,因过平阳主。主见所侍美人,……赐平阳主金千斤。”《后汉书·孝顺帝纪》:“十二月辛巳,赐王、主、贵人、公卿以下布名有差。”

5、封建社会的史家称正统皇帝为帝,非正统皇帝为主。陈寿以魏为正统,故称魏帝、蜀主、吴主。朱熹《通鉴纲目》,以蜀为正统,称蜀为帝,称魏主、吴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色长

    官名。宋朝置,为太常寺所属教坊之属官。管理舞乐,为乐工之长。清初亦置,为礼部教坊司属官。顺治元年 (1644) 设,十七人。雍正七年(1729)改教坊司为和音署,遂废。官名。宋代教坊的都色长的属员,为

  • 左神武大将军

    官名。唐置左右神武军,设大将军各一人,正二品;统军各一人,正三品;将军三人,从三品。掌总领衙前射生兵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上》。

  • 七品堂官

    七品堂官是县令和知县的别称。唐朝规定,上县县令从六品上,中县县令正七品上,中下县县令从七品上。下县县令从七品下。县令掌导风化、察冤滞、听狱讼等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志四下》。明沿其制。明朝初年,县分为三等

  • 广东部员外郎

    官名。明初户部、刑部所属广东部置,各一人,从五品。参见“广东部”。

  • 光禄四行

    汉朝选举科目,即光禄勋举有敦厚、质朴、逊让、有德等四种品行的人为官。汉代光禄勋察举官吏的四种科目。《汉书·元帝纪》说:“永光元年(公元前43年)二月,诏丞相、御史举质朴、敦厚、逊让、有行者,光禄岁以此

  • 三京国子监

    见“西京国子监”。

  • 小膳宰

    官名。春秋战国置。膳宰副佐。掌进献饮食。《仪礼·燕礼》: “羞卿者,小膳宰也”,“凡荐与羞者,小膳宰也。”郑玄注: “膳宰之佐也。”

  • 警务长

    官名。清末地方州县佐治官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)改革地方官制,始置。直隶州、直隶厅及州县每处一人,奏补。掌理该州厅县巡警、户籍、消防、营缮、卫生事宜。

  • 敕谕

    见“敕书”。

  • 大行台吏部郎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属大行台吏部尚书,协掌大行台内官员选举任免。《魏书·恩幸传》:“上党王(元)天穆以 (王绰)为北道行台郎中,尔朱荣代天穆为大行台,(王绰)仍为吏部郎。”可与“大行台吏部郎中”互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