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中舍人

中舍人

官名。东宫属官,即“太子中舍人”。西晋武帝咸宁四年 (278) 置,以舍人中才学美者为之,与中庶子共掌东宫文翰,位在中庶子下、洗马上。《晋书·荀邃传》: “成都王为皇太弟,精选僚属,以邃为中舍人。”南朝宋置四员; 南齐沿置; 梁四员,八班,功高者一人,与中庶子祭酒共掌其坊之禁令,又有通事守舍人、典事守舍人、典法守舍人等员; 陈五品、六百石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(493) 定为从四品中,二十三年改从四品上; 北齐隶门下坊,置四员,五品。隋朝改名内舍人,炀帝大业三年 (607)减为二员。唐高祖武德三年 (620) 复名中舍人,隶右春坊,置二员,正五品下,为右庶子副贰; 高宗永徽元年(650)、龙朔二年 (662) 改名内舍人、右赞善大夫,咸亨元年 (670) 复置中舍人而右赞善大夫不废。北宋太宗至道 (995—997)、真宗天禧 (1017—1021)各置一员;神宗、钦宗为太子时亦置;南宋宁宗庆元(1195—1200) 令其位在舍人上,嘉定 (1208—1224) 初置二员。辽朝右春坊亦置。


官名。晋武帝咸宁四年置,以舍人才学美者担任,与中庶子共掌文翰,位在中庶子下,洗马上,职如黄门侍郎,为太子属官,又称太子中舍人。其后历代多沿置。唐代中舍人与右庶子共掌侍从、献纳、启奏。见《晋书·职官志》、《宋书·百官下》、《南齐书·百官志》、《隋书·百官上、中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上》、《宋史·职官二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织造

    官名。明清负责江南织造衙门之长官。明朝于南京、杭州、苏州各置提督织造太监一人,均由宦官充任。掌织造御用龙衣。清朝沿置,江宁、杭州、苏州三处各设织造监督一人。简称“织造”。例以内务府司员简派,一年更代。

  • 检验官

    担任案件尸体和人身伤痕检验以及现场勘查的官员。秦汉时,常由县丞、吏和令史以及其他行政官吏参与验尸、活体验查和现场勘验。其后,各代均相沿袭。《宋会要辑稿·刑法》六之一有关于检验工作由何种官员担任的具体规

  • 通市监

    ①官署名。即少府监所统互市监,唐武则天垂拱元年(685)改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名互市监。②官名。即互市监长官,唐武则天垂拱元年 (685)改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名互市监。官署名,亦为官名。

  • 大宗伯

    ① 官名。《周礼》六卿之一,为春官之长。掌祭祀、礼仪,参议国政。属官有小宗伯中大夫二人,肆师下大夫四人,上士八人等。西魏末、北周仿 《周礼》建六官,复置为春官府长官,亦称“大宗伯卿”。正七命。参见“春

  • 沙里

    契丹语。《辽史·国语解》: “沙里,郎君也”。《太祖纪》: “国人号(阿保机)阿主沙里。”

  • 刀剑备身都将

    参见“刀剑备身五职”。

  • 卫缺

    清朝官缺之一。即指漕运总督所辖各卫及守御所额设之职官。

  • 东都苑四面监

    官署名合称。即唐朝青城宫监、明德宫监、洛阳宫农圃监、食货监总称,高宗显庆二年(657)分别改为东都苑北、南、东、西四面监。

  • 甘肃行省

    即“甘肃等处行中书省”。

  • 巡视

    官名。① 明朝监察御史在京内之职。有巡视京营、巡视光禄、巡视仓场、巡视内库等名目。都御史、副、佥都御史在外者亦置,始于永乐(1403—1424),不常置,因事而设。嘉靖二十七年(1548)改原浙江巡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