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中军将

中军将

官名。又称“元帅”。春秋时晋国置。晋国军制分上、中、下三军,中军为全军中枢,设中军将,统帅全军。兼掌国政。上卿爵。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: “晋使郤克以车八百乘为中军将, 士燮将上军,栾书将下军,以救鲁、卫,伐齐。”参见“元帅”。


官名,春秋时晋国置。晋国的军队分上军、中军、下军,三军各置将。中军为全军的主力,故中军将地位最高,他为全军主帅,兼掌国政,爵为上卿。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:“晋使郤克以车八百乘为中军将,士燮将上军,栾书将下军以救鲁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省曹

    三省、六部合称。

  • 供膳

    杂任职名。唐于光禄寺太官署置二千四百人,太子家令寺食官署置一百四十人,掌供膳食之事。

  • 知制诰

    官衔名。唐初中书舍人掌草拟诏敕,称知制诰。玄宗开元(713—741)以后,或以尚书省诸司郎中等官领其职,称兼知制诰。其后翰林学士入院一年即加此衔,专掌内制,草拟机密诏令; 以他官兼者则掌外制,起草政府

  • 威远将军

    官名。将军名号。三国吴置。权任很重,孙邵以丞相兼任此。三国魏、两晋时地位稍低,五品。十六国西凉沿置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为五品中,二十三年改为从五品。北周沿置,命品不详。曲氏高昌国亦置,

  • 都卫指挥使司

    官署名。明初于各省置,掌一方军政。洪武八年(1375)俱改为都指挥使司或行都指挥使司。

  • 剽姚校尉

    官名,汉置,掌帅军征伐,位低于将军。《史记·卫将军骠骑列传》:“(霍去病)善骑射,再从大将军,受诏与壮士,为剽姚校尉……剽姚校尉去病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……封去病为冠军侯。”注:“《索隐》大颜案《荀悦汉

  • 农工商部左侍郎

    官名。清末农工商部副长官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左、右各一人,正二品,特简。掌赞尚书整理部务,并监督本部厅司各官。尚书有事故时,代行其职权。宣统三年(1911)改为副大臣,右侍郎省。

  • 科钞

    文书处理制度。明清题本批红后,由六科值日给事中赴内阁领出,分别传钞有关衙门执行,是为科钞。科钞本有正钞、外钞之别: 钞发主管衙门的为正钞; 关系衙门的为外钞。

  • 南京通政使司

    官署名。明朝永乐十八年(1420)定都北京,将通政使司官属移往北京,原在南京的通政使司官署仍存,加“南京”字,称南京通政使司。设通政使一人,正三品,右通政司,正四品,右参议一人,正五品,掌收呈诉书状,

  • 园令

    官名。① 主管陵园的官吏。西汉属太常。东汉秩六百石,每陵员一人。② 主管园林的官吏。南朝宋华林园令亦省称园令。官名。1、陵园令的简称,掌守护陵园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拜为孝文园令。”注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