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中二千石

中二千石

汉代官吏秩禄等级,中是满的意思,中二千石即实得二千石,月俸一百八十斛,一岁凡得二千一百六十斛。其地位在真二千石、二千石和比二千石之上。凡太常、光禄勋、卫尉、太仆、廷尉、大鸿胪宗正、大司农、少府、执金吾等中央机构的主管长官,皆为中二千石。


中二千石本是汉朝官俸的级名,也常用来指这级官俸的官。拿这级俸禄的官,其官位属卿,故王莽改制时改中二千石曰卿(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)。《后汉书·肃宗孝章帝纪》:“令太傅、三公、中二千石、二千石、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、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。”《汉书·朱博传》:“选郡国守相高第为中二千石,选中二千石为御史大夫,任职者为丞相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宫职

    东宫官职。《梁书·徐勉传》: “频表解宫职,优诏不许。”时勉任太子詹事。

  • 郡记室督

    门下吏员名。《金石录》二○晋《彭祈碑阴》有记室督,与记室史并置,相当于东汉郡府主记掾与记室史之职。参见“郡主记室史”。

  • 武学直学

    官名。南宋高宗绍兴十六年(1146)重建武学,置一员,兼任武学司计。

  • 面豆局丞

    官名。北齐长秋寺中山宫署所属,掌供应宫廷面豆之事。

  • 斋右下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齐右置,北周沿置。夏官府司右下大夫属官,随从皇帝出征,刘雄任此职时,曾兼理小驾部下大夫事务。正四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参见“齐右”。官名。《周礼》夏官之

  • 附义王

    王号名,三国魏置,文帝封鲜卑大人轲比能为附义王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鲜卑传》:“延康初,比能遣使献马,文帝亦立比能为附义王。”

  • 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侍卫亲军指挥机构,五卫之一。秩正三品。掌汉军万名。置营于东安州(今河北安次西),衙司在大都丽正门内。设都指挥使三员,副都指挥使二员,佥事二员。下辖一镇抚所,十行军千户所,左、右屯田千户所及

  • 金吾卫上将军

    官名。①唐朝十六卫之左、右金吾卫上将军,宋朝环卫官之左、右金吾卫上将军统称。②武散官三十四阶之第二阶。金朝为正三品中;元朝为正二品,宣授。官阶名,金朝置。为武散官正三品中,位在龙虎卫上将军下,骠骑卫上

  • 左右翼世职官学总理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朝掌世职官学事务之大臣。额设十人,于满洲一、二品大臣内特简。左、右翼各设世职官学二。凡世职及世袭佐领十岁以上、十八岁以下者皆令入学。每五年主持考试满语、骑射,分别等次使用。其属下有参领六人,章

  • 太子内坊丞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太子内坊次官,不入品。隋及唐初沿置,设二人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(739)置为太子内坊局次官,员二人,从七品下。